魯濱遜漂流記的種田文只寫了一半,把基地建設好之后,后續發展全然是抓瞎,按照網文套路,有了基地之后當然是參與外界勢力的斗爭了。
等林之洋的定居點也已經建成,王文龍便給林之洋安排他遇到了附近島上的土著。
當看到林之洋利用自己的學問教化土人,成為酋長,熊廷弼忍不住會心一笑。
教以耕種、授以時令、化野為民,這套情節對于儒生來說太熟悉了,儒家典籍里反反復復強調的教化百姓做的就是這一路事情。
而這些還只是開胃菜:林之洋通過教授土著,耕種技術,進入了附近一個島嶼部落的政權中心,然后在一次政變之中縱橫捭闔,成功地奪得了島嶼領袖之位,接著便是在這個更大的島嶼上規劃種植區,算成本投入與產出。
雖然熊廷弼沒做過生意,但是看著王文龍對于經商原理的解釋,熊廷弼還是領略到了爽點劇情。
一路看著林之洋的島嶼越發興旺,還發現了礦產,甚至在王文龍的金手指安排下,島上還發現了野馬,未來肯定是建立起手工業和軍隊進一步征服周圍的島嶼勢力,熊廷弼爽的不可自拔。
熊廷弼邊讀就邊暗暗想:怪不得歐洲人都喜歡殖民,這種化野人為臣民,受到部族擁戴,看著自己財富領地日漸增長的感覺真是爽快。
熊廷弼迫不及待的想往
林之洋還沒有研究出青銅工藝呢,準備和其他島嶼進行交換的陶器銷路怎樣也沒有交代,熊廷弼看的心里沒著沒落的。
抬起頭熊廷弼才發現自己已經在書房里看了大半天的書,對于時間的流逝根本沒有感覺,外邊太陽都快下山了。
他急急忙忙拿著稿子找到王文龍問:“建陽,這書后續的稿子呢?”
“后面沒有了,還沒寫出來呢。”王文龍搖頭說。
熊廷弼又忍不住問:“林之洋最后是要在島上建國成為酋長,還是只將這島嶼當做一個殖民地?”
“還未寫完呢,我也不好說。”王文龍笑著說道。
熊廷弼又問:“那建陽什么時候能完稿?可否把稿子寫完后先拿給我看。”
王文龍道:“我打算寫一個大長篇,完稿之日,遙遙無期。”
“就如《西游記》一樣的幾十萬字作品?”
王文龍笑道:“或許上百萬字也打不住。”
“上百萬字?建陽莫非要修史?”熊廷滿臉郁悶。
王文龍聞言,不禁大笑。
這年頭的小說,最長的作品也就是《西游》《水滸》這樣,一百二十回近百萬字,更長的作品因為印刷技術的限制,印出來了也沒人買得起,印書作坊也不會印。
但這是作坊時代的出版方式,隨著報紙出現,長篇小說已經成為一個新趨勢,在原時空僅僅到民國就出現了大幾百萬字的《蜀山劍俠傳》。如果以種田文的寫法,不斷的升級勢力換地圖,王文龍輕松能水個幾百萬字。
熊廷弼道:“幾百萬字也不嫌多,建陽盡快寫出來吧。”
王文龍道:“我過幾日就要回南方了,這些書稿也要拿回南邊去發行,在京城能繼續寫的章數恐怕不多。”
“這……”熊廷弼道:“建陽既然不能寫完,還不如一早就別把這書給我看!”
抱怨歸抱怨,熊廷弼赴任遼東巡按后,百忙之中還專門托人從京城給他送連載《林之洋漂流記》的報紙來看,追連載是一章不落。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