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尼閣的中文雖然不錯,但是作為一個來華不過幾年的外國人,他對于中華文明的底層邏輯的理解不夠,此時面對王文龍舉出的這些例子,他瞬間啞口無言。
楊廷筠聽完王文龍的話,再看看金尼閣的表情,作為一個中華的讀書人,他極為王文龍的論述感到自豪,但同時作為一個天主教徒,他也不希望金尼閣吃虧,心情不免有些患得患失。
而葉晝則早已是滿臉看好戲的樣子,心中對于王文龍的這番獨到見解,佩服的無以復加。
一直沒說話的王喜學識水平并不足以參與這樣的討論,但是卻很敏銳的察覺到王文龍的這番言論極為高明,打算記下這些話作為以后和讀書人的談資。
楊廷筠笑著打圓場道:“建陽對于我中華上古文明之了解實在是無人能出其右了,哪怕是四表也辯不過你。”
王文龍道:“正如四表所說,各文明都有自己特色,中華文明的宗教觀自有其價值,我今日之言論并非為詆毀天主教,但四表所主張的天主教要以改變中華宗教思想為目的的傳教,在我以為絕不可行。”
金尼閣自嘲一笑:“在下哪有制定天主教傳教方法的權力?倒是今日真正見到了建陽的本領,。”
王文龍道:“若非世表今日將我中華宗教思想批駁的一無是處,我也不會有此一番言論了,還請四表收回中華之宗教全是一團渾沌的論斷!”
金尼閣好歹也是貴族出身,甘拜下風之后風度是要有的,他感嘆說道:“我過去對于中華文明的理解不夠深,好吧,我收回我原先的話。承認中華文明的宗教觀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王喜連忙拍手大笑:“如此把話說開豈不是好?”
金尼閣的臉色陰晴不定,他其實不是那么服氣,但是又辯不贏王文龍。
楊廷筠趁機將話題扯開,問道:“建陽說關帝崇拜是民間自發產生的,可我看典籍所說的是關羽幾次在軍陣之中顯靈,而后才有的關公崇拜,似乎和建陽所說的理論有些出入呀。”
王文龍搖頭道:“這是后世史書上的附會,關羽這樣的大將崇拜并非孤例,在江南百姓中一直有祭拜鬼將為保護神的習俗,其實乃是儺術驅鬼的文化遺存,這種傳統或可稱之為‘拜死將軍’……”
王文龍和眾人談起各路神話的來源,從鐘馗信仰的演變講到西王母信仰和王母娘娘的關系,接著又給大家介紹了泰山神系、蓬萊神系、巴蜀神系各種崇拜的演變。
這年代的人對于神神鬼鬼常帶有一種恐懼心情,哪怕是學者也很少有深入研究的,而類似的材料在王文龍的后世可就太常見了,隨便看幾本民俗學相關的書籍都能得到一大堆,至于各類神系,更是被修真小說給講爛了,王文龍隨便搬出一點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就聽得在場眾人神采連連。
王文龍也是講的高興,索性開始顯擺,從中國宗教又講到了印度宗教,然后牽扯到拜火教與早期景教傳播的內容,順便把北歐的諸神信仰也混了進去。
金尼閣在一旁聽的暗暗吃驚,王文龍對于世界宗教的了解實在是太廣博了,在天主教世界對于羅馬諸神的傳說,這時還沒有非常系統的整理,在金尼閣聽來王文龍對于羅馬眾神的了解,甚至超過了他這個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