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柘功在這場仗中想要省錢的態度恨不得寫在臉上,他手下的士兵自然也心知肚明。
這一批送往遼東試驗的新武器,遼東都司并不太樂意接收,為了能夠應付萬歷,造出來的米尼彈和線膛槍干脆就被大量塞到了寧遠中屯衛,這地方距離山海關近,把新武器丟在這里可以少浪費一些運力。
陳渤奉了張柘功的命令去拿新武器,這才發現他們衛所中囤著的線膛槍居然有將近兩百支,足以裝備今天所有出戰的火槍兵了。
在二十騎兵的護擁下,張柘功領著兩營四百多步兵走出衛所城,耳邊不禁傳來士兵們小聲的嘀咕:
“他二伯啊,這仗是讓打不讓打?不是說徐大人改了命令嗎,咋讓用這槍呢?”
“小點聲,有槍用就不錯了,這還是京城來的新槍呢,看這鐵槍筒,也是好鐵打的。”
“京城新槍?幾斤的好鐵就做個這玩意兒,真是浪費東西?”
“那些京城老爺哪會做槍,想著法子糊弄事兒才是真的。”
“就看上回那多管神槍,要不是老子丟的快,幾槍沒放完,老子就先讓韃子給砍了頭去。”
“這回又來什么線膛槍,娘的,咱們只怕槍管里頭做的有毛刺,不夠光滑,臨上陣還用油打好幾遍,這群京城里的官老爺愣能想出來在槍管里頭刻花紋,這東西能用了?”
“誰知道呢,說不定人家官老爺就喜歡這個調調,便是肚兜也穿個繡花的,外頭看不見,內里高興不是?”
聽著眾人對于線膛腔的冷嘲熱諷,張柘功微微也是皺眉。
兵部經常給他們送這種試驗的火器,如這些人說的多管神槍,那就是趙汝楨前幾年試制的一種多管鳥槍,他搞了七個槍管,把七個槍管的藥室都放在握把上,槍管各有火門控制,打開一個火門就能發射一個槍管中的子彈。
在設計者的設想中,此槍能解決鳥槍裝彈緩慢的問題,但實際放到戰場上,不說這玩意兒重達二十斤,裝一輪子彈要一刻多鐘,戰場上完全不可能復裝填,就說這玩意兒有七根槍管,除了一根是正著的之外,另外六根都跟孔雀開屏一樣指向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在戰場上誰能用這玩意兒瞄準?
多管鳥槍惟一的用途就是在敵方快速逼近到有效射擊距離之后把七個火門全部打開一次射出七發子彈,運氣好了,或許能夠放倒對面兩三個敵人。
這些新式武器要多坑有多坑,前線的將士普遍對之看不上,這也是張柘功不重視線膛槍的原因:當軍官這么多年,經手的武器多了,張柘功的經驗是武器越怪死的越快。
“還是快點把這批線膛槍消耗掉好了。”張柘功在心里暗想了一句,這玩意兒浪費朝廷的錢他倒不在乎,關鍵是在軍需運輸中加上線膛槍和米尼彈會占用其他軍需品的運力。
張柘功高喊一聲:“列陣!”原本鬧哄哄的衛所兵們立馬就安靜下來,在軍官的指揮下列成了戰斗陣型,一排長槍兵在前,三排火槍兵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