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兵們列陣之后,陳渤還要拿著米尼彈現場示范如何給線膛槍裝彈:新武器剛剛運到衛所不到十天,裝彈方法是他在查資料后臨時學的。
原本上面的要求是武器分發到衛所之后馬上讓士兵進行操演試用,并將武器的使用效果反饋上去,但是這樣的要求在中左所自然是無人執行。武器運到的時候正是除草的時間,衛所兵們正在田地上忙著呢……
今天來突襲永寧衛的河套部騎兵有五百多人,是河套部四十多支派系各自出人湊的。布色圖作為河東部的領袖、名義上的河套部首領也不得不帶人來參加。
布色圖真是不愿意來,先不說他自己就是大明封的指揮僉事,早就和大明談好了互市貿易的條件,就說現在這季節:誰六月來搶劫呀?
蒙古部落南下搶劫一般是在八月后,那是蒙古草原上的嚴寒時節,牲畜已經吃的肥壯,幼畜也基本長大,接下來的冬天牲畜沒有新鮮的草料可吃,養起來還要消耗儲備的干草,越養越掉膘,于是“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蒙古騎兵南下的時間因此都是八月到第二年初春。
而這會兒是六月,是牧場上牲畜上膘的時候,大家部落里都挺忙的,要不是因為抹不開面子,布色圖才不會帶著二十多個部落里的壯小伙來參加今日的威脅大會。
這次武裝南下是由河套部主張的,河套部的東、西兩個王公為了籠絡人心表現的也最為賣力,各自派出了甲騎——沖陣這活兒必須由穿著重甲的甲騎來進行,輕甲騎兵只能遠遠地用弓箭騷擾或者和敵方輕甲騎兵對沖,碰上成建制的槍兵就是個死。
而由于騎兵的對抗速度太快,領導者為了能夠及時的了解和指揮,也必須要混在騎兵隊伍中和騎兵一起沖鋒。這也是為何布色圖和張柘功都必須親自披掛上陣的原因。
眼見對面的千戶所中走出了列陣的步兵,河套部的東西王公立刻來到隊伍最前方,準備帶手下重甲騎兵前去沖陣,好好立一場功勞。
布色圖看著對面稀稀拉拉的四百多個步兵,心里對于這些衛所兵的戰斗力極為輕視。
明軍面對沖鋒的傳統陣型是后面三排火器兵射擊,前面一排槍兵抵擋騎兵的近距離攻擊。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抵御重騎兵沖擊的力道,槍兵需要將矛斜插在地上,人也要跪下,用身體去支撐向前刺出的矛桿,如此才能抵住重騎兵的沖勢。
但這種跪坐的姿也勢會讓槍兵在重騎兵突破陣型的時候難以快速起身逃跑,所以需要執行者有偌大的勇氣和很強的戰場紀律。
布色圖這個千戶所的將領多半是以為今日入關的只是一群蒙古部落的散兵游勇,想不到河東部兩大諸侯都來了,而且要借著今天的戰場立功。
果然,當河套部的上百重騎兵慢慢的在草原和山地交界處列陣出現的時候,明軍第一排的槍兵瞬間就吵鬧起來,哪怕指揮的軍官開口大罵他們也不肯跪下扶槍,直到軍官抽出刀來,那些人才慢吞吞的做了跪坐的姿勢。而槍兵身后的火器兵倒是裝彈麻利,多半存了放一槍就跑的念頭。
“這四百衛所兵要被吃掉了,”布色圖對身邊親信笑道:“我們的人待會沖得快一些,看能不能抓一些奴隸回去,聽說今年寧遠衛的收成不錯,說不定他們肯多付一些贖金。”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