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并沒有想利用這份報紙做什么具體事情,因為京城這地方實在是太敏感了,沒有政治團體背書,媒體的任何政治傾向都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可即使是如此謹慎,《管窺》發行量上去之后還是難免招來了非議。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結束并取得巨大轟動,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視,遼東百姓這個題材天然就帶有政治性,東林黨開始借助此書的熱度討論朝廷的遼東政策。
萬歷沒有對朝議作出回復,但是卻關心《東人平生錄》以后的內容發展,他得知道王文龍寫作此書有沒有政治目的。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剛發出來不久,王喜就親自上門了。
……
王喜穿著一身道袍,春風滿面的走進王文龍在南京的宅院,笑道:“建陽先生,數月不見,又有大作出世了。”
太監出門見客,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想要以等級壓人,那便是一身內監服裝。
別以為太監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古裝劇里頭一樣顯得低人一等,這年頭帶品級的內監服裝那可是緋紅的錦袍,滿工滿繡,比起高品的文官服裝還要顯得華貴,穿著那樣的衣服光是站在人面前就有一種貴氣逼人的壓迫感。
而若太監換上儒服、道袍與人,那便是特意要顯示親近了。
王文龍打個哈哈道:“寫幾篇文字,小道耳,當不得公公如此夸獎。”
“當得當得,”王喜笑道:“建陽只是幾章文字便已經震撼文壇。我聽幕僚念了兩篇,也覺得內容精彩,真真是雅俗共賞,足見先生大才了。”
王文龍道:“公公遠來辛苦,請進屋用茶。”
王喜跟著王文龍走進院子,一路上還看著院子中的布置東拉西扯的夸了一陣,在屋中坐下,上了茶之后,才突然道:“建陽,京中有人讓我問建陽一句話。”
王文龍道:“公公直問便是。”
王喜稍稍思索笑道:“貴人極是喜歡建陽的《東人平生錄》,是讀了兩遍的。”
“不甚榮幸。”王文龍點頭說。
“但是,”王喜語氣一轉:“如今遼東的局勢甚是敏感,蒙古炒花虎視眈眈,女真人也是狼子野心,關內之人對這情形不清楚,看了這小說就怕有人對遼東的局勢一知半解之下胡亂講話,那是要耽誤國家大事的。”
王文龍滿臉贊同的點點頭:“這位貴人真是深謀遠慮,心系百姓,定是仁德有福之人。這本小說的日后情節我也是仔細審視過的,并沒有挑動情緒的內容,若是公公想聽后續,我可以先與公公溝通。”
王喜終于說出實話:“溝通不必了,照貴人的意思,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嘛?何必挑動百姓心緒呢……建陽這本小說非寫不可么?”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