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后世還有人在否定“排滿”,認為清末的“排滿”是操作民族矛盾,這只能說是沒把歷史讀清楚。清末排滿的義士們革命成功后立馬就能提出“五族共和”,說明他們真不是搞民族歧視。
他們“排滿”排的是滿人的八旗制度,而不是滿族。
“滿人”就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落后的奴隸制軍事貴族集團。
以民族劃分,“滿人”中有漢族人、滿族人、蒙古人,而無論來自哪個民族,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耕種不打仗,提籠架鳥。
清末,打仗靠綠營、治理地方靠文官,這上百萬耗費國家大量財政的閑散人員幾乎不產生任何價值,還要被塞到各地官場作為“滿官”去撈錢,在各地的“滿城”里頭當坐地虎,壓榨當地百姓。這能不招人恨嗎?
八旗制度落后到什么程度?
清代的漢人官僚就已經是一群落后保守的地主階級了,而八旗制度落后到連這群漢人官僚都覺得應該改革,這得有多落后?
還有人問為啥清朝滅亡之前不提五族共和、五族平等,這就是純找茬。
清朝滅亡之前八旗制度的存在,旗人和其他民族根本不平等啊,不把八旗制推翻,你看滿城里的旗人跟你共和不?
“我們想想女真人真的打到了我們漢人地界會是什么情況。”
王文龍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對八旗制度的預言:滿城、綠營、旗人糧米
“如果女真人真的入主遼東,首先,這樣新造出來的民族為了保持對于中原其他民族的武力壓制,定然要進行種族隔離,他們會進入城中圈走最好的地段建立滿城,不允許漢人進入,而且由滿城之中的滿人負責全城的守衛工作。全城的武器都操于滿人之手,避免漢人百姓有任何反抗的機會”
“另外,為了讓旗人在漢人土地上還能保持戰斗力,也是為了收買這些旗人,他們定然還要規定旗人不準轉而為民,只要專心訓練就有糧米。這可和咱們遼東軍戶自己種軍田不同,說不定到時旗人的糧米直接從財政上支取,要漢人百姓交稅去養活這些高高在上壓迫他們的旗丁”
“他們還會強化旗人的地位,規定旗漢不能通婚,當然漢人人多女真人人少,真正的不能往來也是不行的,但到時漢人想與旗人結婚,說不定還要受他們一層恩典,叫做什么抬旗,意思是賜與漢人一個旗人身份”
“列位讀書學子屆時想要在遼東做官自然也不可能和女真人競爭,哪怕開了科舉也是分做旗人科舉和漢人科舉,先將大位全由女真人把持,剩下則是由女真人安排投靠他們的漢人包衣去做,最后幾個位置,苦哈哈的再交給考上功名的漢人”
“甚至于打仗,他們覺得自己的人數太少了,肯定不愿意把自己的精銳士兵浪費在前線沖鋒上。那些投降旗主的漢人會被編列出來,作為填線沖鋒的炮灰。努爾哈赤的四個旗是按照五行來劃分的,白色屬金,黃色屬土,藍色屬水,紅色屬火。這四個顏色既明亮又好看,都已安排完畢,唯獨一個綠色屬木,女真人也知中原習俗,不愿意戴著個綠帽子作戰?如此一來漢人軍隊多半就叫綠營了”
現在努爾哈赤還沒有完善他的八旗制度,王文龍也只能把自己的描述說成是根據現有情況進行推測。滿清的八旗幟留下的史料實在既多又詳細,王文龍根據真實歷史來做馬后炮式的“預言”,自然能說的栩栩如生。他只是隨便描述幾句就已經讓在場之人難以忍受。
便是那個錫伯族商人也連連皺眉,想要反駁卻又說不出口,因為王文龍的推測有理有據,而且王文龍推測中旗人的行為實在太像建州女真會干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