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謝恩之后,文武百官已經起身,武皇周世宏則是抬眼掃視殿內諸位臣工,果真在最后面,瞧見幾位王兄在此,相對而站的,則是洛云侯幾人,也好,相互盯著,隨即給戴權使了眼色,
戴權見此,立刻大步上前,
拿出圣旨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臨御天下,夙夜孜孜,為求賢能,以安黎庶,洛云侯德才兼備,格盡職守,平叛京南有功,其忠勇可嘉,其勤勉可彰,加封洛云侯為列侯,加太子少保,賜武英殿大學士,特賜顯榮,以彰其功。
北靜王,東平王,皆為天下藩王楷模,鮮明仁厚,匡扶天下,夙夜匪懈,賜二王代申伯爵之位,加封北靜王太子太傅,西河郡大都督,尚書房行走,加封東平王為汝南大都督,暫管京南各郡,尚書房行走,冀其益勵忠貞,共襄盛治。
三位皇子,天資英卓,溫良恭儉,敏而好學,賜千金之賞,望其免修德行,精進好學,日后為社稷棟梁。
爾等宜體會朕意,勿負朕望,欽此。”
未等文武百官回過神,先行封賞起來,這舉動,打了眾多大臣措手不及,不少文官蠢蠢欲動,可是前頭幾位閣老,老神安定,不為所動,
張瑾瑜幾人反應也不慢,出列單膝跪拜,
“臣,張瑾瑜,拜謝陛下,”
:“臣水溶拜謝陛下,”
北靜王水溶,和東平王穆蒔,緊跟在身后,加之三位皇子,讓眾人看不明白,為何幾位王爺站在最后,
“好,平身,先期封賞就是這些,還要配合戶部,把士卒安頓好,”
“是,陛下。”
幾人又是叩拜,這才站起身,也不知怎么,張瑾瑜起身后,斜眼瞧了幾位王爺一眼,漢王周令光實在是沒有忍住,立刻出列道;
“啟奏陛下,臣弟要狀告洛云侯,飛揚跋扈,霍亂京城,對宗室不敬。”
“啟奏陛下,臣弟也要狀告洛云侯,目無法紀,私下動用兵卒,對陛下大不敬啊。”
宋王周建生哀嚎一聲,痛哭流涕,哭著哭著就跪在地上,說不出的委屈,這番舉動,也讓文武百官,瞧得頻頻側目,還真是別開生面,
既然撕破臉面,張瑾瑜怎會給幾人留下面子,直接站到二人身邊,抱拳道;
“啟奏陛下,臣也要狀告幾位王爺,飛揚跋扈,目無法紀,聚兵封鎖官道,并且襲擊晉王車架,如同謀反,臣還聽聞京城有童謠,藩王回京,民生凋零,若是入朝,改天換日,臣以為,諸位王爺有謀逆之舉,請陛下嚴查。”
“你,你,洛云侯,好大的膽子,”
鄭王臉色一變,怒斥道,
“陛下,洛云侯在京南行屠城之舉,獲罪于天,動搖大武根基,京城還有民謠傳,艷陽高照,紅日輪回,云侯屠城,天下大禍,分明就是說洛云侯”
鄭王還未說完話,就聽到龍椅上傳來武皇的呵斥聲,
“好了,堂堂宗親藩王,怎如市井之徒一般,爾等的事,隨后再議,既然京南民亂平定,不知諸位愛卿,如何處置京南各郡。”
明擺著是拖延,文武百官也都心中凈明,但幾位王爺如此發難,這朝堂議事,怕是難了,
顧一臣不為所動,戶部已經沒了銀子,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京南各郡,只能放棄,沈中新心中亦然明了,出列一拜道;
“啟奏陛下,臣以為,我大武朝官兵,鎮壓天下,順天應道,京南各郡,被焚毀城池,不在少數,另京南缺水,赤地千里,不如維持現狀,整合西河第一大郡,鞏固城防,彌補朝廷虧空,”
“臣,附議,”
“臣也附議。”
顧一臣北方一派臣子,盡皆站出來贊同,其余六部官員,則是駐足觀望,勛貴一邊,早有封賞下來,吃的滿嘴流油,自然不會發表意見,只有最后幾位王爺,不甘心退了回去,幾人對望一眼,都覺得流年不順,
“嗯,沈侍郎說的在理,京南民亂,為禍一方,可天不遂人愿,京南大旱,赤地千里,實在是無田地可種,既如此,就照沈愛卿說的辦,戶部盯緊一些。”
這些都是事先內閣決議好的,無非是走個過場,武皇并未給再多問,一語而定,
“是,陛下,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