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對手每次擊球前會無意識地將重心多移向左腳0.3秒,這是三天前錄像分析會上,那位戴圓框眼鏡的數據分析師反復強調過的破綻。
當對手再次出現那個細微的預兆時,林暉突然改換握拍方式。
他的反手切削讓球以37°角飛過!
對手的打球時速下降了15公里。
林暉在接發瞬間就嗅到了機會,他的正手如同手術刀般精準,網球撞擊拍線的聲響像是子彈上膛。
當對手被迫來到網前時,他早有預謀地放了個過頂高球這個在昨天熱身時反復演練的套路,此刻劃出的拋物線完美得令人心悸。
林暉的汗水順著睫毛滴在鼻梁上,他嘗到咸澀的金屬味。一區,他選擇了風險最大的近身追打擊球,但拋球時指尖突然的顫抖讓旋轉少了17轉。
網球重重砸在網帶上,在即將墜落的瞬間,
一陣突如其來的側風。
那個本該出界的球詭異地翻過球網。
對手的救球動作因此慢了0.5秒,回球高高彈向中場。
林暉聽見自己脊椎某節骨頭發出脆響,整個人像張拉滿的弓般騰空而起。
當拍面接觸球體的剎那,幾年來的晨訓晚練、無數個冰敷的夜晚、被汗水泡皺的訓練計劃,全都壓縮成這個俯沖扣殺的力量。
網球在界外滾動著,最終停在一道陽光與陰影的交界處。
林暉仰面倒在藍綠色場地上,感受到后背傳來的、被烈日炙烤得發燙的塑膠溫度。
穹頂的照明燈在他視線里暈染成模糊的光團,就像那個暴雨夜他在更衣室痛哭時,被淚水扭曲的頂燈。
看臺的歡呼聲像潮水般退去。他抬起手臂遮擋刺目的光線,發現小臂肌肉仍在無意識地抽搐。
某個瞬間他想起省隊教練把拍子扔給他說“接著“時,木制拍框在掌心留下的鈍痛。
之后乒乓球帶著可疑的旋轉軌跡飛來,林暉在0.3秒內判斷出這是個偽裝成側旋的平擊球。
他蹬地時左膝舊傷傳來熟悉的刺痛,但這個信號反而讓他的反手切削更加凌厲。
球擦網瞬間,他看見對手的瞳孔驟然收縮,那人在網前截擊時習慣性露出了正手空檔。
林暉的太陽穴突突跳動,耳膜隨著心跳共振。
他注意到對手整理護腕的動作比平時慢了半拍,發球拋球高度也比標準低了至少15厘米。
這些數字自動在他腦中換算成概率:72%幾率發向反手位,上旋強度約2800轉
分。
接發球瞬間,某種冰涼的直覺突然刺入腦海。
林暉臨時改變握拍方式,手腕以非常規角度內扣。
球拍觸球時發出悶響,網球劃出違反物理常識的折線,這是個他私下練習過1347次的“蛇形球“,橡膠顆粒在超級上旋中不規則彈跳。
對手的球拍與網球擦肩而過。林暉聽見看臺上爆發的聲浪像被突然掐斷,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胸腔里雷鳴般的心跳。
“砰!“
對手的開局發球像炮彈般砸在邊角,林暉的球鞋在急停時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他反手回擊的瞬間,右肩胛骨傳來撕裂般的疼痛,這是上周訓練時留下的暗傷。
但此刻疼痛反而成了最清晰的坐標,讓他的每一寸肌肉都精準地繃緊成最佳擊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