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臺瞬間,球體與臺面膠層發生非彈性碰撞,原本該向前沖的動能被旋轉吞噬,變成一記違反常規的“急剎球“。
觀眾席爆發的驚呼聲形成17分貝的聲浪,而建華的耳膜只捕捉到球體第二次彈起時,與空氣共振產生的132赫茲低頻,那是建華擅長的爆沖弧圈球獨有的聲紋特征。
小腿腓腸肌已經提前0.4秒進入預收縮狀態,就像西部片里在槍響前就看清彈道的快槍手。
對方選手的瞳孔驟然收縮,視網膜上殘留的球影尚未消散,身體卻已本能地做出反應,左膝微曲,重心如液態金屬般瞬間前壓,右腳尖在地膠上碾出半圈細密的紋路。
“啪!”
球拍與球的接觸點偏離理想位置3.2毫米,但手指的觸覺神經敏銳地捕捉到了膠粒的異常震顫,這是建華精心調制的“二次旋轉”,球體在飛行中途因空氣阻力突然改變自轉軸,如同被無形的手輕輕撥動。
糟了,假弧圈!
對方選手心里想著,同時他手腕驟然內旋,前臂肌肉纖維以近乎撕裂的強度緊急制動,硬生生將拍面角度從75度扳回82度。
“嗤——”膠皮與球體摩擦的聲響像刀鋒刮過玻璃,回球劃出一道違反物理直覺的“z”字形軌跡,先向右急拐,又在過網后詭異地向左回彈。
觀眾席的驚呼如潮水般炸開,但耳畔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和球鞋與地膠摩擦的銳響。
建華的右肩微不可察地一沉,那是他準備側身搶攻的征兆,但對方選手打回球落點恰好卡在他髖關節與肘關節的發力盲區,逼得他不得不將原本蓄滿力量的爆沖動作硬生生拆解成狼狽的“半削半撩”。
同時這會對方選手全身的肌肉如彈簧般壓縮到極限,左腳掌碾地時甚至將地膠壓出細微的凹陷。
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僅有0.27秒,但球在大腦里已完成了七種戰術預案的模擬,最終選擇了一板貼網快撕,落點直指對方臺面最敏感的“胃部三角區”。
“嗒!”
球撞臺的聲音清脆如秒針跳動,而建華的球拍還在揮動的中途,他的瞳孔里閃過一絲錯愕,倒映著那顆即將二次起跳時突然下墜的球影。
“嗞……”橡膠鞋底急停的銳響成了這回合最后的注腳。
對方選手的目光如刀鋒般掠過建華的手腕,在發球前那一瞬的凝視里藏著無聲的試探。他拋球的動作很輕,幾乎不帶旋轉,但就在球下墜的剎那,手腕突然一抖。
“嚓!”
球拍與球接觸的瞬間,發出一聲極短的摩擦音,像是用指甲輕輕刮過絲綢。
球過網時幾乎貼著網線,飛行軌跡低平得反常,卻在落臺的剎那猛地一沉,仿佛被什么無形的東西往下拽了一把。
建華的瞳孔微微收縮,這是下旋結合不轉的發球,看似輕柔,實則暗藏殺機。
他的身體本能地前傾,膝蓋彎曲的幅度比平時更深,球拍在接球前微妙地調整了角度。
“嗒。”
回球很輕,像是小心翼翼地撥開一片羽毛,球剛剛擦網而過,在對方臺面上輕輕一跳。
但對方選手似乎早有預料,他的腳步幾乎沒有停頓,一個箭步上前,前臂如鞭子般甩出,球拍在觸球瞬間猛地加力。
“啪!”
一道白光直射建華的反手大角,速度快得幾乎拉出殘影。
觀眾席上有人倒吸一口冷氣,可建華的反應更快,他的身體幾乎是在球飛出的同時橫向滑步,球拍在極限距離迎前,手腕一抖,硬生生把球“兜”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