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在他們眼里,方才白衍之所以猶豫,是因為除去當初見面時白氏的做法心中有隔閡外,更重要的還是擔心昌平君以及其他勢力,對日后的仕途,以及白氏會有影響。
并非不是不喜歡白君竹。
也是,那個男子會拒絕一個學識淵博,出身士族,并且美名遠揚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誰不想帶回府中,抱回房內日日笙簫。
很快。
在白伯、白裕、白巖的注視下,白衍舉手立誓。
“白衍立誓”
白衍方才開口,見到白裕的眼色,這才意識到什么,隨后看向白巖,連忙改口。
“鄒興他日若是恢復鄒姓,振鄒氏門楣,定會迎娶白氏之女白君竹為妻,若有違背,皺興不得好死”
白衍立誓道,話分兩句,前一句顯然是出錯,被白裕及時改正。
而伴隨著白衍的立誓。
在場的白伯、白裕,甚至是白巖都松口氣,看向年紀輕輕的白衍,十分滿意。
與方才安靜的氣氛不同,此刻三人看向白衍的眼神,都滿是親近之意。
只要有白衍的誓言以及書信為證。
日后不管什么情況,白衍都會是白氏之人。
“賢侄你要多加努力才是,早日恢復鄒姓,到時候迎娶君竹,享受男女之歡后,讓君竹為你鄒氏添加人丁”
白裕生性直爽,在白裕眼里,白衍已經板上釘釘是白氏之人,開心之余,便打趣起來。
此言一出。
白巖忍不住搖頭,隨后從懷中掏出一個玉佩。
這個玉佩,赫然正是當初白衍初到白氏,交給白巖的信物。
“這塊玉佩便交還與你,如今已經有書信以及立誓,這玉佩若有一日,便命人送去你父親墓前,埋起來。”
白巖說道。
此刻年近中年,面色略微發福,卻又十分穩重的白巖,看向白衍的眼神,已經完全是在看女婿。
在這世道之中。
君王聯姻,以國為重,故而在迎娶他國女子之后,常有翻臉。
但士族之間互相抱團,關系并非諸侯國之間的你死我活,而是唇亡齒寒,故而不會翻臉,就是有矛盾也會協商,有困難便是真的幫助。
就如同數百年前諸多諸侯國,那是尚未滅國,多是爭霸,故而就連秦國也是在聯姻后,多次出兵幫助他國,就連秦國尚未成國之時,與眾多戎狄之中的一個小部落聯姻后,那個部落也是多番出兵幫助秦國。
所以在確定白衍是自己的女婿后,日后白衍有需求,不需要白衍開口,不管是丈人的白巖還是整個白氏,都會為白衍幫助。
“好”
白衍雙手接過白巖遞過來的玉佩,面露感慨,看著這塊當初從齊國跟自己來秦國的玉佩。
可惜的是。
當初鄒興說過他父親埋葬在哪里,但白衍不是鄒興,外加鄒興也沒有要求。
對于這塊玉佩,白衍估計要順路之時,才會把這塊玉佩帶回去。
想起鄒興。
白衍只能在心中對其致歉,反正鄒興的確是被殺害,這個誓言對鄒興來說無關精要。
而且白衍時至今日,也沒真的偷鄒興的未婚妻,也算對得起鄒興。
收起玉佩。
“叔父,伯父,白衍便先行回府”
白衍拱手輯禮道,從回到咸陽一直到這深夜,不管是他,還是將士,一路奔波都還沒有休息。
看著面前的白伯、白巖、白叔三人,白衍不清楚日后的事情。
但不管是在其他諸侯國還是在秦國,正妻只有一個。
如果有機會,白衍若娶妻,他還是想要哪個在齊國,當他落魄時,唯一一個,不會嫌棄他一身尸臭味的女子為妻。
富貴時,白衍見過太多阿諛奉承的人,就連白氏也不例外,對他前后的態度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