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衍解釋道,沒有隱瞞。
看著徐師在身旁,為茶杯倒上茶水,白衍看向荀州。
“此三家在洛陰城根深蒂固,單憑溺亡一事,不過推族中之人出來頂罪,加之暗害那些百姓,非是那些扈從動手,治罪之難,難有余力。”
白衍說道這里,兩手拿起木桌上的茶杯,對著眾人示意,隨后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后方才繼續訴說。
“故而若想除掉三族,唯有借力,借洛陰城內,所有士族之力一件事情不夠,那便三件,五件,十件,縱然三家關系再強,在洛陰名望再高,隨著曾經的事情相繼浮出水面,傳遍全城,送至咸陽。”
白衍笑著說道,看著眼前四人“三族必倒而三族倒,其他士族難以成事,并且相互懷疑,有三家士族轟倒在前,日后各族之間定然是相互防范。”
書房內。
后堯聽完白衍的話,眼神一亮,這個靠著父親關系上位的紈绔子弟,以往在齊國都是橫著走,進入其眼簾的都是太平盛世,眼下,還是第一次見這般場景。
故而后堯此刻看著這個穿著秦國官服,帶著爵弁的白衍,滿是崇敬。
大才啊
“所以一月之前,將軍雖有證據,卻依舊不動聲色,其目的也是在等咸陽派遣官員前來,如此一來,隨著真想大白,其他士族在將軍的謀劃下,互相懷疑,到時候合力供出三家,而越來越多的事情浮出水面,上呈咸陽,其后果,便是三家必亡”
藺安順聽完白衍的話,沉思之余,輕聲分析道。
而隨著說道后面,即便是藺安順這個齊國大夫,都有些頭皮發麻,吸口涼氣。
此時再回想當初白衍去調查溺亡桉,原來其目的絕對不僅僅是造出兇手那般簡單,而是從一開始,就準備給三家之外所有士族下圈套,要先滅掉洛陰城內勢力最為龐大的洛、陶、范三氏。
“未曾想到還有如此破局方法,荀州嘆服”
荀州抬起手,對著白衍感嘆道。
若是換做一般人,甚至荀州自己在面對洛陰這個局面,恐怕都難以像白衍這般從容,甚至不僅解決三家之患,更是一舉除掉洛陰所有士族的隱患。
藺安順也在一旁點點頭,身為莒城城令,藺安順最清楚,動一個士族到底有多難,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留意,便會被反噬。
故而即使是他,都不敢輕易對莒城那些士族勢力動手。
“白衍不過是小打小鬧,也是借鑒先人的前車之鑒”
白衍搖搖頭,露出謙虛的笑容。
“喔愿聞其詳”
聽到白衍的話,荀州仿佛來了興趣,滿是好奇的看向白衍。
藺安順也點點頭,就連田鼎,此刻似乎也要有興致的看向白衍,對這個前車之鑒,很是好奇。
至少在田鼎的印象中。
史書上,并沒有類似洛陰城這般的事情記載。
徐師乖巧的拿著茶壺,給白衍倒茶,倒好后,美眸也情不自禁的看向身旁的少年。
“洛陰之局,三家根深蒂固之勢,這些看似難,無解,然而若是把他當做曾經的晉、楚,可否容易許多”
白衍笑著解釋道。
“強如晉國,數百年前,晉國是何等風光,強盛一時,縱觀天下難有敵手,然如此強晉,最終卻難逃三家分晉,最終晉國滅亡。亦如楚國,疆域遼闊,楚人眾多,楚人頑強,然楚國為何屢屢敗于秦國,甚至當初還差點被吳國所滅”
白衍說完后,最后說出一句后世著名的名言“再強的敵人,再強的對手,也往往難逃內部的崩潰,真正讓一個強大勢力潰敗的,往往不是外部的敵人,而是由內引發的動蕩,晉國、楚國如此,洛陰雖小,亦是如此”
白衍說完后。
書房內很安靜,荀州與藺安順都細細品味著這句話,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后,往往蘊含著大道理。
而白衍的這句話背后,更是能關乎國家興旺。
就連田鼎也不例外,思索十余息之后,田鼎再次看向白衍的眼神,而這次看向白衍的目光,卻遠遠超出此前所有對著少年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