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宜、郭誼”
嬴政來回走動,嘴里念叨著這兩個名字,怒在心頭。
竹簡內不僅記載著匈奴有四萬大軍兵臨易水的消息,還有匈奴退卻后,白衍撤兵南歸的事情,最后便是記錄著抓到彭宜后,彭宜的招供,原來匈奴大軍,并非是攻打雁門山與平城,也并非是易水,而是云中
彭宜,郭誼
想著這兩個名字,這兩個被收買的人,嬴政憤怒的,不是這二人,而是郭縱。
嬴政不傻,此前白衍與楊端和便提過郭縱的事情,如今彭宜與郭誼的舉動,毫無疑問,其幕后主使,便是郭縱。
大殿下。
文武百官看到嬴政大怒的模樣,紛紛被嚇一跳,嬴政的舉動,無疑告訴百官,雁門哪里一定出事了,而且事情絕對不小,否則嬴政絕不會如此憤怒。
李斯、尉繚等人雖然有心里準備,但看著嬴政,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很可能超出他們的預料。
“有事明日再議,退朝”
嬴政的聲音從大殿上傳來,原本紛紛低頭的百官,等抬頭看向嬴政時,便見到嬴政已經離開王座,而韓謁者則去撿起方才嬴政摔的竹簡,快步跟著離開。
“雁門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
“我也不知道啊沒聽說”
“王上如此動怒,恐怕定是發生什么大事”
見到嬴政離開,百官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李斯、尉繚等人互相對視一眼。
百官之中,白裕與胡老碰面后,二人也都看得出彼此的擔憂。
半個時辰后,隨著文武百官退朝離去,咸陽王宮內,李斯、尉繚、昌文君、隗狀等人,紛紛被宦官留了下來,在宦官的帶領下,來到書房。
書房內,眾人來到嬴政身旁,抬手行禮。
“王上”
“王上
”
李斯、尉繚等人行禮時,已經注意到,一旁的韓謁者,端著一個木盤,木盤上放置著兩卷竹簡。
嬴政站在巨大的地圖前,怔怔的看著地圖,望著地圖上,寫有雁門的位置。
隨著嬴政的沉默。
韓謁者端著木盤上前,挨個讓隗狀、昌文君、李斯、王綰等人,看著兩卷竹簡,兩卷都是雁門楊端和送來的,不同的是,一卷是昨夜送來,一卷是方才送來。
李斯等人看完竹簡后,紛紛看向地圖上,雁門以北,云中山脈的位置,再看著地圖上,善無城的位置。
此時得知經過,李斯等人這才明白,為何王上如此動怒。
從得知匈奴南下,再到白衍已經抵達雁門,隨后傳來易水以北有匈奴大軍的消息,還沒等一切結束,讓人喘口氣,善無城丞抓住內應彭宜,彭宜的口供,讓人的心,頓時冰冷無比,跌落低谷。
原來從一開始,都是障眼法,不管是匈奴攻打雁門山、平城,還是在易水以北,都是混淆視聽的障眼法。
真正的匈奴大軍,是要從云中山脈南下。
而且讓人心寒的是,這一次,不僅僅是只有匈奴大軍,彭宜的口供中,還提到月氏。
“這絕非匈奴人之謀”
昌文君看完竹簡后,目光擔憂,沉重的語氣說道,轉頭看向地圖雁門的位置,對于匈奴人的能耐,昌文君還是有所了解的,縱觀匈奴南下,不管代地的位置,還是迫使白衍率領邊騎分兵,亦或者易水以北匈奴大軍的數量,其中一個個謀劃,都看得出來是精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