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清楚,秦國朝堂之中,楚系雖讓人忌憚,但同樣不乏良臣大才,如眼下昌文君這般,讓人由衷敬佩,有這些人在,昔日秦國亂政方才得以平定,秦國勢強,不復昔日諸國之禍亂。
夜色下。
王綰的府邸中,當白裕與胡老從王綰口中得知雁門發生的事情后,全都大吃一驚。
“什么”
白裕搖搖頭,此刻他終于明白為何王上如此動怒。
“胡老,三日后,白裕想隨軍出征”
白裕轉頭看向胡老,面色擔憂的說道。
身為領兵之將,白裕比胡老與王綰,更加清楚雁門哪里到底有多危險,情況有多嚴重。
“你的身體”
胡老眉頭緊鎖,看著白裕。
“無礙”
白裕顧不得那么多,雖說在秦國朝堂,他是一個擁有將爵的將軍,但白裕卻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如今的他,別說想要再升一爵難如登天,就是這條命,都不知道何時就沒了,一直以來,他都清楚自己是一個不能上戰場的將軍,雖他人敢說,但事實就是如此,若非王上厚恩,他白裕,恐怕早就已經回白氏。
故而白裕比任何人都明白,表面上,他與白衍一直都是白氏的頂梁柱,但實際上,真正的頂梁柱,只有領兵在外的白衍。
不管是贏氏宗親所居的櫟陽、還是宗廟的雍城,那些贏氏族人,乃至其他士族、名門望族,乃至連馮氏、楊氏,如此尊重白氏,也樂于結交甚至與白氏聯姻的原因,便是因為還有上升機會的白衍。
故而眼下,他實在不放心讓昌平君一個人去增援雁門。
雖說他身體不行,雖說他要跟著仇人昌文君一起去,只要此行能救出白衍,就算是他被昌文君抓住機會殺死,他也不愿無悔。
“怕王上必然不會答應白將軍前去”
王綰這時候,突然開口說道,看著白裕。
三日后。
隨著羋王妃連日勸戒無果后,在朝堂上,嬴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當中宣布對昌文君的任命。
昌文君不得不動身,啟程離開咸陽。
至于白裕想要隨軍同去的請求,最終被嬴政駁回,即使是有胡老的幫助,嬴政依舊沒有答應。
看著失魂落魄的白裕,嬴政眉頭微皺,嘆口氣,讓百官繼續商議政事。
胡老也只能作罷。
的確如王綰所言,白衍如今被圍困在雁門,王上又怎會再答應讓白裕前去,天下之人皆言嬴政是暴君,但只有秦國朝臣才知道,嬴政是一個念舊的人,白裕是白氏僅有的兩人之一,嬴政不會答應白裕與白衍,一同出現在戰場上。
大殿中。
看著昌文君的離開,文武百官方才得知原來數日前,嬴政大怒的起因,便是因為匈奴南下,所有人都忍不住暗自心驚,看著一臉擔憂的白裕,百官之中,惋惜的大臣有,幸災樂禍的大臣也有,看熱鬧的人更是不少。
下朝后,幾乎所有官員,無論文官還是武將,紛紛互相打聽雁門的具體情況,雖然王上沒有細說,但幾乎所有官員都清楚,觀起那日嬴政的怒火,以及讓昌文君領兵,這些都足以說明,恐怕此番雁門那里兇多吉少。
咸陽城內。
嬴政的任命,消息從官員口中的傳出,也導致在短短的一日內,匈奴南下的事情,隨著傳播,不久便傳遍整個咸陽城。
茶館、酒樓中的一個個大官權貴,一個個商賈,一個個來自楚、齊、魏的士人,紛紛都談論起來,言語之中,巴不得聽到白衍死的消息。
而隨著消息人傳人,逐漸離譜起來,演變到后面,從有人猜測白衍可能此番兇多吉少,直接變成白衍已經戰死在雁門。
接下來的兩日,在無數議論聲中,咸陽城內,一個騎馬的秦吏,拿著一封竹簡,急匆匆的行駛在大街上,在街道百姓的避讓中,朝著王宮方向趕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