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命”
昌文君聽到嬴政的命令,拱手說道。
說完這句話后,昌文君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松口氣。
半個時辰后。
隨著嬴政的決定,那么大軍的調動,以及日后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就要提前商議,好做準備。
商議結束后,李斯、尉繚等人,紛紛離開王宮書房。
走在王宮大殿外高大的房檐下,路過一根根巨大的頂梁柱,尉繚等人一邊閑談,一邊搖頭。
“此番王上所令,恐非明智之舉”
尉繚說道,目光隱約有些擔憂,一直以來,潁川都處于動亂,有地方士族暗地里作祟,導致民怨沸騰,百姓紛紛敵視秦國。
此前有河西、河東兩地大營駐扎,尚不必擔憂會出現大規模的叛亂。
“的確,斯也以為如此”
李斯一邊走,一邊聽著尉繚的感慨。
看著蔚繚一眼后,李斯也跟著搖搖頭,嘆口氣。
“斯此前聞之白衍調任回雁門,以為王有慮,存疑待觀,不曾想”
李斯說道這里,停下腳步,看向尉繚。
“若如斯心中所想,無疑日后中常侍的位置,定是白衍,再無二人”
說出那句再無二人時,李斯腦海里,仿佛想起當初,那時候的他,也是深受嬴政器重,可以說,彼時上卿之中掌管整個秦國律令與桉件的廷尉一職,非他李斯莫屬,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嬴政除了他,從未想過要把廷尉這等要職交給他人。
“老夫也未曾想到王上如此器重白衍”
尉繚看著李斯,嘆息一聲點點頭。
他何嘗沒有感覺到,在嬴政心中,到底是有多器重那白氏白衍。
“看來王上并沒有介意當初白氏白起一事”
尉繚不經意間,感慨一句。
停下腳步的尉繚,沒有注意到隨著他的話,李斯突然面色一松,似乎不復方才那般滿是心事,
尉繚轉過頭,看著一旁走著的昌文君,抬起雙手。
“昌文君,尉繚冒昧,雖羋旌身處雁門險境,然三郡之兵,非一人一城之事,事關三郡,國之大事,存亡之禍,不可不慎,故而尉繚還望昌文君念及三郡安危,能請羋王妃私下,好好諫言王上,讓王上收回王命”
尉繚對著昌文君拱手說道。
雖然明知道昌文君的長子羋旌,如今在雁門情況不容樂觀,若是沒有援兵,定是兇多吉少,但尉繚站在秦國的立場上,還是忍不住請求昌文君能讓羋王妃吹吹耳邊風,讓嬴政能收回主意。
換做其他人,尉繚不會開口請求,但眼前的人,是昌文君。
剎那間。
李斯、隗狀、王綰等人,全都停下腳步,互相對視一眼,隨后看向昌文君,不知道昌文君會不會答應。
說起來,就算昌文君不答應,他們也都能理解,人非圣賢,如今在雁門擔任監御史的,可是昌文君的長子,換做他們,他們也都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長子子嗣,活生生的被困在雁門,被匈奴圍攻而無動于衷。
“好”
最終,昌文君抬起手,說出一個字,說完后,便放下手,緩緩離去。
這一幕,讓李斯、尉繚、王綰等人,紛紛動容,就連尉繚,看著昌文君離去的背影,都面露羞愧的神色,許久才嘆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