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二人聽到白衍大伯的話,雖然有些憤怒,然思索一番,回想當初白衍不讓自己親伯出使大梁的理由,如今的的確確都已經不存在,外加上看到相印的確不假。
他們猶豫之下,這才愿意相信白衍親伯之言。
畢竟不管能否勸降魏王,白衍親伯終歸都要回來不是,這樣的情況下,大伯怎會欺騙他們。
然而。
他們二人都沒想到,白衍居然一直都不知曉此事,就連大伯何時離開,都沒有士卒發現,去稟報白衍。
秦軍大營。
在進入大營后,安頓下來的尸埕,數次去求見白衍,卻被士卒告知白衍要事繁忙,已經離開大營。
聞言,尸埕哪里不清楚,白衍這是已經大致猜到他想說什么,問什么,故意不想接見,一想到這里,年邁的尸埕也是被氣得不輕。
而正當尸埕氣急無奈之時。
一支有不下三百人的秦軍隊伍,護送一輛插有秦國旗幟的馬車,緩緩路過秦軍營地附近,隨后停下。
很快,隨著一個秦國將領急匆匆的騎著戰馬,去到馬車旁。
“丞相,末將去大營詢問,營中將士告知,白衍將軍,并未在大營之中。”
將領對著馬車稟報道。
安靜一會,馬車上,一個人影緩緩從馬車之中走出,若是白衍在這里定然會驚訝,這人不是別人,赫然是秦國左丞相,隗狀。
“走,去營地”
隗狀走下馬車。
看著遠處一望無際的秦軍大營,這是隗狀必須要落腳的地方,在知曉要出使齊國的時候,隗狀便清楚,此行途徑魏地,無論如何,他都需要見一見白衍。
若無白衍派遣鐵騎或者邊騎護送他去齊國邊境,恐怕此番他去齊國,多半是兇多吉少。
此前潁川郡有他的勢力在,無需過多惶恐,齊國那里,他已經書信送給姚賈,眼下,唯有離開潁川,到齊國前途徑的魏地,最是兇險。
“那便是邊騎”
隗狀帶著身旁負責護送的將領,以及其他扈從,正朝著大營走去,忽然間,遠處便傳來轟鳴的馬蹄聲。
隗狀一眼看去便清楚的看到,數十匹馬兒在一個個將士的乘騎下,徑直進入大營。
“不怪此前魏國三番五次想要出城交戰,都被邊騎殺得潰不成軍”
官大夫鄭陵,在隗狀身旁點頭感慨一句。
在前來秦軍大營的路上,鄭陵與隗狀,便聽聞大梁這里的事情,也清楚的知道,大梁中魏國大軍,若不傾巢而出,連邊騎的圍剿都無法突破,在數次交戰中,魏國士卒被殺得根本不敢再出城。
“為將者,若能有朝一日,能率領此等精銳縱橫沙場,豈不快哉,縱使身死,亦再無憾矣”
鄭陵感慨道,穿著同樣的衣甲,腰間佩劍,雖說鄭陵只是一個大夫爵的將領,但不妨礙鄭陵有志氣,想著也能有朝一日,能統領一支上萬精銳大軍,縱橫沙場,攻城掠地,血海尸山,豈不痛快。
隗狀自然也聽到鄭陵的感慨,隗狀想了想,最終沒有打擊鄭陵的熱情。
白衍是白氏子弟,名門望族之后,并且一直以來連連戰功,也因此深得嬴政的歡心與寵信,想如今白衍麾下的兩支精銳大軍,連隴西李氏,將爵李信都無法觸及。
可想而知,嬴政到底有多信任白衍。
而若是像白衍麾下的兩支精銳,那一支不是歷經生死血戰磨礪而來的,白氏鐵騎不必多說,很多人都是當年跟過白起的士卒后人,而邊騎,昔日李牧統領趙邊騎,一騎敢戰秦國,其精銳更是不必多說。
想要有這種精銳。
難啊
“你們聽說了嗎聽說白衍將軍其親伯,非秦人,乃是齊人”
隗狀走著走著,正來到營地外,看著前面阻攔照例詢問的秦卒,正準備說話,忽然營門里面便傳來談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