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隨著一名名秦軍將領的怒吼聲響起。
剎那間,無數箭矢在左右一望無際的秦軍方陣中,瞬間閃出,伴隨著箭雨落入楚軍方陣,很快楚軍方陣中,便出現傷,一直冒著箭雨前進的楚軍方陣后面,一具又一具全副武裝的尸體,中箭倒在地上。
而楚軍士卒也在這時候,紛紛舉起長弓,對著秦軍放箭。
若是秦弩射程比楚國的長弓遠,一開始便接二連三的對楚卒造成傷亡,那么隨著兩軍士卒不斷靠近,楚卒手中的長弓優勢,便開始體現出來,基本秦弩射來一撥箭矢,長弓已經還擊兩次,甚至是三次。
秦軍一排排密集的方陣后面,也有中箭倒地,重傷甚至慘死的秦軍士卒。
平野上。
不管是楚國大軍,還是秦國大軍,兩軍士卒終于靠近,隨著無數長矛對準對方,在接觸的一剎那,便傳來密密麻麻的長矛碰撞聲,士卒慘叫聲,數不清的長矛交匯在半空之中,互相全力刺向對方。
整個戰場一眼望去,不下四萬人,全部都在近距離拼殺。
白衍與昌平君,作為秦軍與楚軍各自的主將,此刻也全都看著戰場上的情勢。
寒風之中。
所有在前線戰場的士卒,都不斷面目猙獰的捅殺對方,不過好在雙方都是身穿防護,很多時候多是受傷,真正戰死的士卒,并沒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多。
半個時辰后,在無數長矛捅刺之下,一些手持佩劍的士卒,也紛紛趁著對方力歇的空隙,尋找機會,沖向對方陣仗,試圖沖破對方防線,撕開口子,從而占據優勢。
也就在這時候,秦軍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與楚卒在方陣方面訓練有素不同,在拼殺之時,秦卒那些在戰場殺戮中得到的經驗,完全碾壓楚卒。
當楚軍士卒還沒有撕開秦軍的防御,在接連不斷倒地慘死的秦卒尸體旁,一些秦卒很快便手持秦劍,開始撕開楚軍的防線。
一時間,楚軍的防線開始出現稍許薄弱的缺口,盡管對于厚實的楚軍防線,這些缺口并不明顯,然而隨著后續源源不斷的秦卒跟上,楚軍防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變大,整個楚軍防線,也開始出現潰敗之勢。
“秦軍經驗豐富,正面拼殺,楚卒不敵”
楚國大軍中,屈異等楚國將軍,也都看到這一幕,頓時臉色微變,皺眉間,目光滿是凝重,而屈異更是看向一旁戰車上的昌平君。
“變陣”
戰場上,昌平君自然也看到這一幕,而望著楚卒不敵,并沒有露出絲毫意外,在秦國擔任丞相那么多年,昌平君心中自然了解秦軍的戰力。
不過正因了解秦軍實力,所以昌平君早已有所準備。
隨著昌平君的命令。
楚國大軍內,鼓聲頓時一變,伴隨著楚卒傳令斥候騎馬來往間,整個楚國大軍的方陣,開始出現變動,為首的部分,立即前往前方。
而原本在前線戰場中,手持長矛的楚軍防線,剎那間紛紛不約而同的后退,在秦軍咄咄逼人的追擊下,再次從一條人群厚實的防線中,集結成為一個個方陣,不過這時候方陣卻并非全部都并列面向秦軍。
戰場中。
以為楚軍潰敗的秦軍士卒,紛紛手持長矛,手持秦劍,朝著楚軍殺去。
為何要在秦國大軍中,擔任最開始與敵軍交戰的伍卒,除去命令,以及裝備好之外,更多的,便是這時候追擊時,能搶奪敵軍將領的首級,獲得爵位。
這也是幾乎所有士卒,毫不猶豫沖殺在前的原因,畢竟留在后面,在數以萬計的秦軍方陣之中,就算能勝楚軍,楚軍有再多將領,也不剩給他們。
“殺”
“殺”
嘯殺聲中,隨著秦國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楚軍,一些楚軍士卒根本來不及后退,落單后,便被無數秦軍砍殺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