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楊彥出身楊氏,秦國名門,父親楊端和乃是秦國大將,與王賁一樣,楊彥也是妥妥的一個名門出身,不過就如同楊端和將軍與王翦將軍那般,同是大將,但各自都有不同之處。
就像雖是名門,但在兵書、底蘊,以及各自領兵見解方面,楊端和比起王翦,相差甚遠,而在文治方面,楊氏的底蘊,又遠遠超過嚴守族規的王翦家族。
這也是為何秦國名將,嬴政最為器重的,是王翦,而秦國朝堂上,楊氏除去楊端和是大將外,楊憲也在秦國位高權重,掌握著大量的士仕資源。
“楚軍大概十五萬”
楊彥騎著戰馬,目光望著遠方的楚國大軍,對著白衍輕聲說道,眼中有些凝重。
雖然楊彥作為大軍副將,對于秦軍各營,十分了解,清楚秦軍如今的實力,但此時,望著對面楚軍的軍陣排列,楊彥也不得不緊張起來。
昌平君雖然此前為秦國右丞相,但與昌文君一般,在領兵排陣方面,昌平君也有很高的造詣。
望著楚軍逐漸展開的軍陣,楊彥一時間也難以找到其薄弱之處,更別提,如今看到的楚軍方陣,在交戰后,定會因為昌平君的命令而發生變化。
楊彥此時心中有些后悔,早些年接觸羋沼、羋旌等人,或者是接觸昌平君、昌文君時,就應該請教一些陣法。
若是李信在此
想到李信,楊彥嘆口氣。
看向身旁的白衍,眼下楊彥清楚,這一戰能否得勝,就看白衍如何調令。
不過想到此前白衍曾當著所有將軍的面,直言固守不戰,便是懼怕項燕排兵布陣之能,楊彥已經猜測到,陣仗也非白衍所長。
“楚軍進攻了”
楊彥看到楚軍率先出動,浩浩蕩蕩的楚國大軍中,一個個楚軍方陣,逐步朝著秦軍慢慢走來。
楊彥看到的,白衍自然也都看見。
“鳴鼓”
白衍開口下令。
望著遠處平野上的楚國大軍方陣,白衍是少有接觸陣仗,不過不熟悉排兵布陣,不代表這一仗白衍沒有勝算。
擁有邊騎、鐵騎,這兩支北方最為驍勇的騎兵,加之鐵甲營,囚徒營,以及數萬秦軍精銳,這一戰白衍就莽過去,都有能力與楚軍一戰。
不過那樣傷亡,白衍無法接受而已。
既然看不出楚軍方陣的弱點,那便等到楚軍自己露出弱點。
想到這里,看著對面楚國大軍,已經派出數個方陣楚卒,緩緩挺進,白衍緩緩拔出腰間湛盧,劍指楚軍。
“前軍,進攻”
白衍開口下令道。
隨著白衍的命令,數名等候著的傳令士兵,瞬間駕馭戰馬,往左右兩邊疾馳而去。
片刻后,在秦軍擂鼓聲中,無數秦卒手持七八米長的長矛,在方陣中跟隨其他秦軍將士,一同朝著楚軍走去。
與其他秦軍將士不同,其他秦軍將士或皮甲,或秦衣,而這些手持長矛,在大軍最前面的秦卒,身上全都是穿著秦甲,不管是肚子,還是頭盔,甚至大腿手臂,都防得嚴嚴實實。
逢陣仗,兩軍之中最先交戰的士卒,任何一方士卒在前方交戰,一旦出現潰敗,都會引起一系列反應,甚至導致全軍士氣潰敗,故而一直以來,在最前方的士卒,往往是兩軍之中,裝備最好,最為精銳的將士。
而此刻將近兩萬秦卒朝著楚國大軍走去,一望無際的秦軍方陣后面,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名秦軍將領跟在方陣后方。
眼看著秦國大軍越發靠近楚軍,這時候在方陣后的秦軍將領,伸手拔出腰間佩劍,而隨之一起的,還有秦軍方陣中數不清的秦軍士卒,無數秦軍士卒方手持秦弩,紛紛在方陣后面抬起弓弩,對準楚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