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京城,科學院。
趙默在研究完天眼的情況后,找到了這邊天文臺的臺長、也是科學院院士的汪博,找他聊探索宇宙的事情。
在國內,說起天文臺,相信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紫金山天文臺”。
沒辦法,這個天文臺太響亮了,許多的重大科研項目都是紫金山天文臺和其它協作單位一起完成的,報道的多了,在民眾之間的知名度就高。
不過在事實上,科學院天文臺才是真正的主體,紫金山天文臺不過是一個子站罷了,科學院天文臺下轄諸多地方天文臺。
見面之后,自是一番寒暄。
兩人是第一次面對面談話,之前不過是點頭之交,認識罷了。
寒暄之時,汪博自然而然的提起了諾貝爾獎這事,他以為趙默過來就是找他談這事的,所以主動說自己這邊一定支持他,然后感嘆道“沒想到會發展到這么一天以前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才幾年啊,變化就這么大了。看來,我們都老嘍”
他今年不過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但面對趙默,他難免有此感慨。
“時移世易,新時代了嘛”
趙默笑了笑,淡淡說了句后,立即直入正題道“臺長,這次來是有個想法,我認為我們是時候考慮建造更大型的、更先進的巡天望遠鏡了。”
汪博先是一怔,然后便是一陣大喜。
啪
他一拍大腿,激動的站了起來說道“哎呀,我也正有此意呀”
雖然猜錯了趙默的來意,但聽到趙默要建設“巡天望遠鏡”的想法,他立即反應了過來,這不就是雪中送炭來了嗎
好人啊
作為天文臺臺長,搞天文領域的大型科研項目,那是來者不拒,恨不得越多越好。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們在天文領域的科學研究一直是落后于人的,主要在于人和設備,這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到了現在,我們還在補課。但受限于資源分配的問題,每一年下來,各個科研領域其實都是捉襟見肘的。
這幾年好了不少,但天文臺這邊不多,因為航空航天和可控核聚變以及其它領域花銷更大了。
現在好了,趙默來了,趙默提議要搞巡天望遠鏡,這不妥妥的幫他們忙嗎
在國內,幾乎所有科研領域對于趙默是又愛又恨,恨的自然是趙默太厲害了,進來之后事情都被他干完了,他們起到的作用被無限壓縮了;愛嘛,自然是因為趙默的到來,會讓上面特別重視,相關的科研項目立項、經費審批都會跟著受益。
汪博因為身份的關系,站位和普通科研工作者不同,他想的是做出成績來,自然而然是巴不得趙默趕緊過來他這邊“搞事情”,啊,不,搞科研。
現在好了,夢想成真了,趙默真的來了,而且一來就說要大搞。
豈不令他喜出望外
趙默瞅了瞅他,嘴角微微一抽“”
得,這老小子估計早就在等他的到來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