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的話,讓于禁語噎。
也不是沒有,赤壁之戰算不算。
但想到赤壁之戰最后的結果,于禁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表示否定。
“吾雖未獨立掌軍過,但吾也知道,兵家之事,全無萬全二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當初漢中王孤軍深入定軍山,于兵法而言乃是大忌,但最后是他成功拿下了漢中,從此威震天下。”
“吾不敢與漢中王比擬,但亦從那事中受到啟發。
兵爭之事,若有可行之處,當可行之。”
“今孫桓輕敵,我軍有獲勝之理,何不嘗試”
若是此番是呂蒙親自來,以他的老練,將不會給糜旸任何可趁之機。
那樣糜旸縱使有什么必擊之理,也會想著穩妥為上。
況且糜旸也不是貪生怕死之徒。
“若我想萬全,當日在江陵城中時,我大可一路游山玩水西還,不管荊州死活。
于成都中,我依然是漢中王太子四友之一。”
“若我想著萬全,今日我便可棄城而走,將城中所有大事委于坦之。
有吾伯父在,吾回到成都后,最多一生受囚禁之苦,但衣食、生命當無憂。”
“此二舉吾皆不愿為之,乃是顧念漢中王之恩德,欲以八尺長軀報之也。”
“萬全二字,于我無關。”
糜旸的話令于禁微微一嘆氣,他之所以想勸阻糜旸外出,乃是他看好糜旸的未來。
按如今局勢發展下去,他這輩子都可能難以北還。
若他以后一直在劉備麾下,那么在南方全無根基的他,就迫切需要找一個人倚靠。
目前看來,糜旸是最適合的。
所以糜旸要是有所不測,那是于禁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回答了于禁之后,糜旸對于禁言道,“你且去準備一下,一會你與我一同出征。”
聽到糜旸此語,于禁一愣,然后他就明白了糜旸的深意。
最后他老實的離開,前去準備去了。
而在于禁走后,糜旸也喚來親衛為其穿戴甲胄。
此時在糜旸的懷中,有著一封關羽給他的密信。
密信上關羽所囑咐的事,就是糜旸沒有說出口的,為何他要主動出擊的第二個理由。
想著關羽對他的新的囑托,糜旸眼神漸漸堅定。
若此戰,他敗而死,那么他的名字在將來的季漢輔臣贊中必有一席之地。
若此戰,他勝而還,那么將來,就有可能是他親自來主導編撰季漢輔臣贊。
在親衛的服侍下,糜旸很快就穿戴好了身上的甲胄,最后他親自為自己戴上了頭盔。
在穿戴整齊后,糜旸接過親衛手中遞過來的劍,隨后大步朝外走去。
猶記得當日糜旸從成都離開之日,諸位親近之人前來為其送行。
每位送行的人都送了糜旸一大段祝福語。
其中唯有一位性格高傲,語音的清冷的男子在糜旸對其一拜后,只淡淡對其說了一句話,
“出門在外,生死有命,汝智微薄,前路坎坷,可早歸蜀。”
這時踏出門外的糜旸,想起了這句刀子嘴豆腐心的話,他不禁有些莞爾。
“法師,弟子認為,前路坎坷,更該奮力前行,以不負此生。”
在陽光下的照耀下,糜旸跨上馬匹,朝著城內的校場揚鞭趕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