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二十年過去了,孫紹早已長大成人,孫權卻好似將這件事給忘了一般。
不止孫權,全部的江東諸臣,都好像將此事給忘了。
甚至在他們的有意忽略之下,貌似好像孫策根本就沒有后代一般。
近二十年過去了,真正為江東開國之主的孫策的遺愿,卻還沒有完成。
這怎么能不讓與虞翻與孫桓二人感到愧疚。
而在愧疚之后,這二人心中就想起了這些年來,孫權對孫紹的種種舉措。
越想這二人心中越不好受。
有些被刻意遺忘的事,一旦被想起,那么思緒就會如潮水一般涌來。
并且這潮水會不斷沖擊著他們原本的觀念。
正在下城的虞翻目光清冷,不知在想著什么。
懸掛城頭的孫桓則不再嗚鳴,似乎有所感觸。
城墻上,于禁問糜旸道,“子晟,離間一個位卑權輕的虞仲翔有何用”
面對于禁的疑問,糜旸笑答道,“吾這怎么能說是離間呢吾只是在提醒虞仲翔一些事實而已。
虞仲翔如今雖位卑權輕,但他乃是江東大族出身。
因其出身,雖其官職不高,但其在江東大族中威望之高,乃是翹楚之選。”
“這樣的人,他的想法是會影響到許多人的。”
言語之見,糜旸語氣篤定。
其實不止后世人多笑江東戰力拉胯,當世許多人也瞧不起孫權,例如關羽。
但其實江東給人一種戰力拉胯的感覺,并不是江東士卒戰力不高,是他們碰上了一個戰力嚴重負數的主君。
丹陽步卒甲天下。
當年曹操還曾專門到過丹陽郡中,以求募得精兵。
能被曹操看上的兵源,可見江東士卒的戰力是很強的。
在孫策提領江東之時,誰會言江東戰力不行
孫家旗幟所向,每城必下,這就是當時孫策給世人的印象。
可是孫權繼位后,屢戰屢敗,將整個江東的銳氣給耗光了。
赤壁之戰時,世人多笑張昭等元從之臣主降。
但那時其實是因為孫權的表現,已經讓張昭失望之極。
孫權打個江夏郡打了好幾年。
重點是那江夏郡,所有的精銳早就在孫策在位時,就已經被他打的全軍覆沒了。
就這種武略,讓張昭等人怎么會對孫權有信心
赤壁之戰時,要是孫策還在,張昭這性格剛強的老頭,大概率不會想到投降一事。
而隨著孫權的武略失敗,給眾人造成的信心不足。
自然而然,江東諸臣就會懷念起孫策時代他們的風光。
而在孫策死了之后,他們對孫策的這種懷念,自然就會轉移到孫策的兒子孫紹身上。
糜旸今日主動在虞翻面前,提起孫權對孫紹的不公,提起孫紹這個孫策兒子的存在,就是在虞翻心中放大虞翻對孫策的思念。
現在不會有多大用。
但無疑的,這個舉動會在虞翻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在將來總有一日會茁壯成長,直至最后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最后捅破江東的天。
包括那城頭之下的孫桓。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只是這種心思不足為外人道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