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只感覺自己的腿腳越來越便利,這時他感覺自己就像回到了少年時,懷抱著激動的心情,在他兄長的帶領下,去拜會那位他心中極為敬仰的名士。
一樣的心情期待,只是當年是求學,如今卻是求救。
在走了許久之后,孫權憑借著腦海中的記憶,終于來到了。
一處寬敞的大堂外。
這時他看了一位老者的背影,正跪坐在一座石座上一動不動。
望著那因為蒼老而略顯句僂,但卻熟悉無比的背影,孫權的心中閃過幾絲感慨。
他腦中想起數月前這位老者與他的激烈抗辯,孫權心中有了一絲愧疚。
孫權令身后的谷利原地等候,他放輕腳步走到張昭對面緩緩坐下。
而后他喚了一聲“張師。”
自從孫權承繼江東后,這句張師他已經十數年不曾叫過。
而孫權的這句張師,也喚醒了在閉目養神的張昭。
當張昭聽到這聲十數年不曾聽過的聲音響起時,他睜開了他那雙蒼老的雙眼。無錯更新
在看到是孫權后,張昭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失望。
他本以為是另一位孫郎來喚他了。
“將軍。”
說完張昭正要起身對孫權一拜,但孫權卻示意其不用起身。
在阻止了張昭起身行禮之后,孫權猶如當年求學時解惑一般,問張昭道,“張師,今江東遭逢大變,局勢危急,還望張師教我。”
說完后,反而是孫權朝著張昭微微一拜。
孫權與張昭既是師徒,又是君臣,數十年的交情早已經讓兩人的感情深厚無比。
孫權無須費心試探張昭,孫權也無須告訴張昭何事。
因為他知道執掌江東內政數十年的張昭,門生故吏遍布江東,他能收到的消息,張昭也一定早收到了。
果不其然,在聽到孫權這么問之后,張昭臉上一點訝異都無。
想起他方才才收到的那個消息,張昭臉上也流露了痛惜之色。
他也是淮泗集團之一。
但面對著孫權的求問,張昭卻答道“吾已老邁,將軍的國事自有呂子明為將軍謀劃,何須我這一將入土之輩”
張昭的語氣中隱含怨氣。
孫權聽出了張昭口中的怨氣,他知道張昭是在埋怨他當初不聽諫言,執意要背劉奪荊。
若早聽他所言,又何有今日之敗。
因當初惱怒孫權不聽諫言,張昭這數月來就一直對政務消極怠工,以此抗爭。
面對著張昭心中的怨氣,孫權也覺得自己有愧于張昭。
因此他再次對著張昭一拜道,“張師,當初是孤不聽你言,才遭此大敗。孤有愧。”
“然今時事危急,張公為何不能暫棄私怨,與孤一起商討國事拯救時局呢”
孫權的二拜并沒有讓倔強的張昭有所動容,他這次直接不再有所言語。
孫權本就因為公安之敗而心情憤滿,如今他又見張昭在面對他兩拜致歉后,還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孫權不禁怒從心起。
他桉住腰間的刀說道,“江東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
而君數次當面折辱孤,孤恐有一日會失手傷了君。”
孫權語帶威脅,再加上他捉刀在手的舉動,若是江東的一般臣子早就嚇得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