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那一戰中,不僅公覆三將盡皆身隕,就是他們手下的士卒也幾乎全軍覆沒。”
“近萬江東精銳,至少有數百將校陣亡,那些將校大多出自江東各大世家豪強。”
“先前將軍為了攻打荊州,征調大量民夫糧草,已經引得江東各大世家豪強不滿。
如今公安一戰,更是令數百江東子弟身隕,如此損傷,那些江東士族豈會善罷甘休”
“之前建業城中所流傳的種種謠言就是明證,江東士族對將軍不滿之心已起也。”
聽到張昭說到這后,孫權恍然大悟。
孫策當年平定江東,倚靠的是跟隨他南下的淮泗將領的力量。
而自從占領江東后,因為孫權遲遲打不下淮泗,所以淮泗集團的力量一直得不到補充,死一個少一個。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東軍隊中的格局就變成了
主將大多為淮泗將校或者宗親,但軍中的那些中層將校,則是大多由人數眾多的江東士族或者本地豪族子弟擔任。
誠然公安一戰,黃蓋三人的死對江東的淮泗集團來說是一個重創。
但數百軍中優秀子弟的生死,對。
江東本地世家豪族來說,又何嘗不是重創呢
就算是被孫權視為人生奇恥大辱的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也沒造成這種后果。
雖說那場戰斗江東大敗,但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孫權的近衛而已。
況且當時淮泗諸位名將大多皆在,是能彈壓得住當地士族的不滿的。
可時移世易,公安一戰,死的人太多了,打擊范圍太廣了。
情況不同,那自然就要采取不同的做法。無錯更新
張昭接著說道,“當此時,內有江東士族不滿,外有淮泗力量大衰,將軍這時可以退兵,但決不能馬上退。”
“公安城外大軍多由江東各子弟兵組成。
若將軍令他們即刻回江東,一旦數萬大軍解散各回本家之中,江東各世家豪族頃刻間將兵力大增。
到了那時,心生不滿的江東世家豪族,難免會有動亂。”
“而若是將軍暫時將那數萬大軍留在公安城外,因江東兵力俱在前線,境內世家豪族無兵力可依托,暫時不足為懼。”
“且為了供給前方大軍,將軍還可借機源源不斷抽取各世家豪族之糧草,借一步削弱境內不服之輩的實力。”
“而在這段時間中,老臣在建業為將軍嚴查各江東世家豪族,將那些不服從將軍者,一一拔除。”
“如此之后,將軍再命大軍回歸江東休養生息方是上計。”
聽完張昭的計策后,孫權不禁有豁然開朗之意。
什么是老成謀國,這就是。
執掌江東大政數十年的張昭,可謂是最了解江東內政的一個人。
他的建議與呂蒙相比更為全面,是站在保全江東整體穩定的角度上考慮的。
顯然,張昭的這副言論,也最符合孫權的內心。
孫權之所以痛心黃蓋幾人死去,之所以痛心近萬精銳灰飛煙滅,他怕的就是江東內部會因此不穩。
而張昭的這副謀劃,就可以打消他的顧慮。
但是孫權對這計策,覺得還有一點不夠完美。
孫權說道,“可是如今子明病重,公安城外軍心不穩。
我軍中目前并無其他大將,可以如子明一般安撫人心,如之奈何”
公安城外軍心不穩,這是呂蒙想退兵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