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怒劉封不爭氣,他從帥座上起身,而后來到劉封身前,看著他問道
“你是吾兒,為何要不聽王命”
“你從漢中出發之時,吾千叮萬囑,令你務要協助云長共擊襄樊,你為何遲遲不發兵”
在劉封面前,劉備并沒有用王的自稱孤,而是自稱吾。
就猶如當初他在新野時因劉封不聽話,教育劉封一般。
劉備的臉上充滿了不解的神色。
他顛沛流離,受盡冷眼大半生,早已見識過太多人心詭譎。
但他萬萬沒想到,劉封有一日竟然會背叛他。
聽著劉備那充滿失望,痛心的語氣,劉封抬起頭看向他的父親。
因為多日的階下囚生活,令劉封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很差,但他的眼神依舊充滿了桀驁。
只是他那桀驁的眼神,在看到劉備時,就逐漸被愧疚與敬愛所替代。
劉封跪在地上,對劉備叩首答道“兒子從未想過背叛父親。”
“兒子亦不是有意要害前將軍,兒子只是沒想到荊州的局勢會轉變如此之快。”
“等兒子想發兵時,漢水上游已經被魏軍所封堵。”
見劉封還想狡辯,劉備更加生氣。
“吾已授云長假節鉞之權,戰時他之軍令等同吾王令。”
“他數次派使者催促你發兵相助,你屢次違抗他的命令,這難道不是在背叛吾嗎”
“再者,魏軍并無強力水軍攔截漢水。”
“吾給你的俱是精兵,舟船亦不缺,你領軍居上游,順水而下,破之不難。”
“你又何必以這理由推脫”
“再者,你身為三郡之督,上不能奉吾王命,下不能穩定民心,卻反而去搶奪孟子度之鼓吹,你還有一點為主的體統與氣量嗎”
劉備越說越生氣,到了最后他心中的失望與痛心都轉變為了慍怒。
但面對著劉備慍怒的語氣,當聽到劉備的那最后一句話時,劉封卻突地自嘲笑了幾聲。
自嘲聲中充滿了不解與不甘。
他抬起頭看向劉備,口中用悲傷的語氣說道“這便是父親選擇禪弟的原因嗎”
“因為我無人主之量。”
“但父親給過我機會嗎”
“當年在荊州時,我尚年少,我仰慕父親之仁名,由長沙時常孤舟涉水而上新野,就為一睹父親風采。”
“后來父親收我為養子,那是我一生中最開心的日子。”
“為了父親,我可以舍生忘死,我可以不顧一切。”
“我今日一切皆是父親所賜,父親從來沒虧欠我什么,至于儲位,乃父親一人所定,無論給誰,皆是王命,我從未有半分怨言。”
“但父親為我想過嗎”
“我為父親名義上的長子,又擔當副軍名號,若將來父親百年后禪弟繼位,他會容的下我這個副軍長兄嗎”
“我承認,我當初不發兵是報有擁兵自重的心思。”
“但我不是想反,我只是想自保而已。”
“現今大錯已經鑄成,我已經不想再申辯什么。”
“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封只求,在封死后父親不要革去封的劉姓,封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