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子方才十四。”
“歲月從白駒過隙,無法挽留,大漢的將來也許會落在你們下一代的肩上。”
“在下一代中,你天資最高,戰功最著,與太子關系最為親近。”
“太子年幼,而你卻能輔左太子很久很久。”
“縱使天下能在孤這一代平定,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子成,你愿意繼承孤的志向,為這世間萬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嗎”
劉備說完后,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著他的回答。
面對劉備的看重,糜旸心中感動,也許是劉備今日與曹操相會,有所感觸才會說出這番話。
也許劉備是在未雨綢繆。
但無論如何,劉備對其的器重與期許是深厚的。
糜旸對著劉備一拜,口中鄭重承諾道“臣必效死以踐大王志向”
糜旸的康慨應答令劉備大笑起來,曹操后繼有人,他劉備又何曾不是呢
在劉備與糜旸交談的時候,關平已經撐著艨艟回到了南岸。
當艨艟停穩之后,糜旸就攙扶著劉備起身,一起踏上了岸。
劉備等人上岸之后,早就守在岸邊的關羽等人就紛紛圍了上來。
見諸臣皆在,劉備不動聲色,他命諸臣回到帳中議事。
在劉備與諸臣回到帥帳中后,劉備就將方才他與曹操所談的“漢水之約”告知了眾臣。
帳中諸臣聽后,各人神色不一。
但他們對于兩家共同罷兵一事,都是贊同的,包括關羽。
益州自漢中之戰后,就已經元氣大傷,要不是劉備執意要救援關羽,益州至少一年內,是不會動兵的。
而荊州更不用說,經歷了數場大戰,國力民生已經受創嚴重。
要不是去年關羽擊破徐晃收獲了大批糧草,恐怕現在數萬大軍就已經斷糧了。
而且現在已經慢慢步入春季,春耕時分將到,一年的春耕關系一年的糧食收成,是絲毫耽誤不得的。
只是雖說要退兵,但具體要怎么退,卻不能馬虎。
畢竟曹操向來詭詐,不能完全聽信他一面之詞。
劉備先看向張飛,令其率領本部兵馬回返東三郡,暫時董督三郡要務。
先前張飛為了穩定東三郡,將當地豪強申氏兄弟一并帶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
東三郡一下少了兩個太守,終歸對發展當地民生不利。
劉備發出命令之后,張飛立馬出班領命。
只是在張飛離去前,劉備特地再次對張飛囑咐道“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莫要再犯”
劉備善于知人,他深知關羽與張飛雖然都是一時名將,但兩人的性格都有著缺點。
關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此次荊州之難,雖說大多原因在于孫權,但關羽的性格亦是一種誘因。
所以如今在面對張飛臨去之前,劉備特意對其囑咐。
面對劉備的勸戒,張飛臉有動容,而后對著劉備一拜離去。
劉備的類似勸戒不知道對張飛說過多少次了,但張飛卻總是不改。
對于這點,劉備也頗為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