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恨少時家人離散,背井離鄉。”
說完三恨后,法正臉上又流露喜色道“但吾一生中亦有二喜。”
“一喜得遇雄才大略之主,令吾一身所學有施展之處。”
在說這句話時,法正的目光看向了劉備。
“二喜得一佳徒,能夠繼承吾之所學,令吾不至于抱憾終身。”
說這句話時,法正看向了糜旸。
“因有兩喜,令吾一生中唯剩一恨。這一恨吾本想待來日大王北伐時,親自去撫平,但想來現今是無法了。”
而后法正看向糜旸,對其言道“吾雖然無法做到這一點,但吾還有佳徒。
“公安一戰,子成所作所為,為師引你為傲。”
“若子成來日能夠為北伐先驅,討平關中,要記住在為師墳墓之前,設祭告訴為師此事。
而后將為師骸骨遷回關中,那為師一生就再也無憾了。”
說到此,法正用無力的手輕輕拍著糜旸的手,希望他不要忘記此事。
面對著法正遺言般的囑托,糜旸已經泣不成聲,只是點頭答應。
在對糜旸囑托完后,法正看向劉備,對其言道“曹操勢強,一時不可力圖,暫且停戰卻是良策。”
“正所謂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
欲窺中原者,必得淮泗。
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者,國必危。”
“江東英才眾多,自然曉得此理。”
“故而大王將來一定要防備江東孫權。”
“公安一戰,江東富庶,雖傷未亡,實力仍不可小覷。”
“荊州山川險固,自古稱雄武焉。中原有事,蓋必爭之地也。”
“在荊州諸郡中,長江為脈,而若要保守荊州安危,江夏為要。”
“荊州之形勝,因形勢不同,所重者皆有不同。
以天下言之,大王將來若要北伐,則荊州重在襄陽;
以穩固東南半壁言之,荊州要害之地在于江夏;”
“大王將來在北伐之前,若為萬安計,荊南二郡,無須過于執著,可控扼長江咽喉之地的江夏,大王務必要一統。”
“江夏一旦被大王拿下,則長江上游要害之地皆為大王所控,到那時,荊南震恐,淮泗可窺。”
在法正說完后,因為牽動了心神,他不禁勐烈咳嗽起來。
劉備見狀,趕忙止住法正繼續言語。
他臉上浮現不忍之色。
法正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時刻,竟然還在為他的大業考慮。
而法正在說完以上的話后,也已經將對劉備所說的話,都說完了。
隨后他看向糜旸,命糜旸從他的枕頭下取出一物。
糜旸領命照做,只見他伸手入法正的枕頭之下,找尋到了一本冊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