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江夏一郡對江東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江夏東接江東,西鄰荊州,北傍豫州,乃是大漢東南極為重要的一塊樞紐,是三家必爭的一塊戰略要地。
除此之外,江夏對江東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夏境內水域縱橫,水運發達,并且南方第一大河長江流經江夏全境,將江夏一分為二。
長江在進入江夏境內后,于夏口附近有個拐角處,在經過那拐角之后,長江水勢便浩浩蕩蕩直朝江東而去。
若是一旦江夏郡被劉備所得,那么劉備將來要是在夏口打造舟船大舉入侵江東,完全處于下游的江東水軍就會陷入下風,那樣對江東極為不利的。
失去江夏郡,等于將江東腹地都暴露在劉備的兵鋒之下,這樣的結果對于孫權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諸葛瑾立即對著劉備一拜言道“當年江夏大部本就在吾主手中,湘水劃界之時,雖兩家規定各分荊州三郡,但實際上吾主那時得到的只有長沙、桂陽二郡。”
“今大王若討要江夏一郡,未免有些強詞奪理。”
諸葛瑾這點說的是沒錯的,在湘水劃界前,劉備實際掌握的區域是南郡、及荊南四郡。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發生前夕,孫權在周瑜的輔左下終于攻殺黃祖,奪取江夏郡大部,只是還有一些縣并未拿下。
但同年劉琦為避難,他知道黃祖身死的消息后,便向劉表自請為江夏太守,出鎮那些孫權尚未拿下的縣。
而這些縣后來也成為劉備到江夏后的初始據點。
后赤壁大戰取得勝利,劉備覺得困居在江夏數縣無法實現理想,故而向孫權提出以江夏數縣換取南郡的一部分,作為棲身之所。
在劉備的建議下,加上那時周瑜攻打江陵需要劉備的援助,故而孫權便答應了此請。
自此之后,劉備才以部分南郡為根基,漸漸攻占了荊南四郡。
后來周瑜死后,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答應將南郡江陵諸縣借予劉備,劉備才徹底占據了南郡。
也就是說,在湘水劃界時,江夏郡其實已經在孫權的手中。
湘水劃界劉備只是實際上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并在名義上正式將江夏的歸屬權交予孫權。
盡管諸葛瑾說的沒錯,但是劉備在聽完諸葛瑾的話后,他對著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之時,孤與你主已約定好,平分荊州再不以此起爭端。”
“當年公瑾與子敬之情,孤已通過讓出長沙、桂陽二郡償還。”
“半個南郡,孤以兩郡償還,孤對孫權已經仁至義盡,再無虧欠。”
“但去年孫權卻再起歹心,偷襲荊州,如此天怒人憤之事,若此番僅僅只是償還長沙、桂陽二郡,豈不是太過便宜孫權”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人做錯了事,就該付出代價。”
“子瑜無須再言,若孫權真有求和之意,就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交予孤。”
“否則戰端一開,江東生靈涂炭,孫權到時候莫要追悔莫及”
面對劉備強硬的態度,諸葛瑾大急,他正要下拜再度爭取,但劉備卻拂袖怒道
“子瑜,你以為今時還是當年嗎”
“當年孤擔憂曹操吞并漢中,要及時回兵,故而才與你主湘水劃界。”
“但如今孤北退曹操,東破你江東十萬大軍,兵鋒正盛,而你江東元氣大傷,盡皆殘兵敗將。”
“孤肯接受你主求和之議,對你江東已是萬幸。”
“你莫要再過多贅言,孤敬你乃是孔明之兄,才與你分說這些,莫以為孤之禮待,乃是不會興兵攻你江東。”
“記住今非昔比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