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在得到劉備的王命之后,立即領著一隊百余人的精騎朝著成都城疾馳而去。
十里的路程對于騎兵來說,并不算很遠。
不久后糜旸率領著百余騎兵,就來到了成都城東門。
在來到成都城的東門之后,糜旸這百余精騎被成都城的守卒所攔下。
但城門處的漢軍在檢查過糜旸的身份之后,立馬就放了糜旸這百余精騎入城。
在得到放行之后,糜旸領著身后百余精騎朝著成都城內而去。
不需要任何人帶路,在成都城中生活了幾年的糜旸,對周群的府邸很是熟悉。
而城門校尉在放糜旸入城之后,臉上浮現了凝重之色。
這名城門校尉名句扶,字孝興,巴西郡漢昌縣人。
句氏在漢昌縣是大姓,句扶為人寬厚,且忠誠勇敢,因名聲被舉薦擔任這成都城的四方校尉之一。
句扶發現了糜旸領兵去往的方向,正是城中益州士族所聚居的冠蓋里。
看到這一幕,他臉上流露出凝重之色,而他的臉上的凝重之色,被他身旁的副將所察覺到。
副將并不知道句扶為何會流露出這種神色。
糜旸的名字他是聽說過的,近來這個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
在知道糜旸的功績之后,副將心中對糜旸是很佩服的。
大王麾下有這種名將,不是應該是益州的幸事嗎
為何校尉會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在副將的問詢之下,句扶只是嘆息了一聲,并沒有說話。
他的副將出身不高,并不知道一些在成都城中的隱秘之事。
但是句扶卻很清楚,以往糜旸在成都所引發的那些事,“張裕逆桉”至今還是眾多蜀中士族心中的一根刺。
現在句扶看到名聲大噪的糜旸,領兵朝著冠蓋里而去,他心中不禁浮現起不好的預感。
希望一切都是他多想了吧。
冠蓋里,位于成都城中城西的位置。
冠蓋者,官吏的帽子和車蓋也。
故而住在冠蓋里中的大多都是成都城中的達官貴人,而這其中的大多達官貴人,又基本上都是蜀中背景的士族,故而冠蓋里又被時人稱為“蜀里。”
入蜀里,即可知蜀中諸望。
而若不居住在蜀里,縱使在蜀地再有名聲,亦不過庶民之望也。
當糜旸帶著騎軍來到冠蓋里的里門時,看著那幽深寬敞的里巷,看著里巷兩旁一座座表面光鮮亮麗的宅邸,他腦海中浮現起了往日在成都中的見聞。
在這無數人仰望、向往的光鮮亮麗之下,不知掩蓋著多少血腥罪惡。
在冠蓋里的一座高門大院中,現任益州儒林校尉的周群,正在府中的庭院中與一位年輕人對飲。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
周群年少時隨父周舒學習占驗天算之術。
周群的父親周舒,年少時跟隨廣漢楊厚學習經學,名亞董扶、任安,乃是蜀中有名的大學士。
周群年少時跟隨周舒學習,專心于占驗天算之術。
周群在閬中的庭園中建有一座小樓,周群家境富裕,有許多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