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常令奴仆輪流到樓上觀察天上的災變征兆,剛一發現云氣,奴仆就告訴周群,然后周群親自上樓觀察云氣,不論早晚日夜。
所以凡有氣候變化,周群都能親自看到,由是他的預言往往得到應驗。
因為此,周群的名聲開始顯聞,后來又因為家族聲望,周群被劉章聘任為益州師友從事。
在劉備拿下益州之后,為了得到益州士族的支持,劉備便任命周群擔任儒林校尉。
今日乃是漢中王劉備王駕歸來的日子,周群身為蜀中一地的儒林翹楚,以抱病為由不去迎接。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對外宣稱抱病的他,現在卻悠然自得的在自己庭院中飲酒作樂。
成都地處盆地,空中水氣充足,故而每到冬季,成都中的天氣相比于北方各地,顯得更為陰冷。
為了驅散身體中的陰冷,每逢冬季時節,成都城中的士大夫都會每日溫酒暖身祛寒。
就算最近成都城中已經漸漸步入了春季,但成都城中的那些士大夫依然還保持著這個習慣。
身前桌桉上的炭爐上,酒壺在火焰的炙烤下,開始散發出陣陣熱氣。
鼻間嗅著那飄蕩在空中的酒香,周群的臉上浮現了陶醉之色。
他看著對面的一位年輕人言道“佳釀在側,俊才對坐,可謂人間一大樂事矣。”
對坐在周群對面的年輕人,乃是近來在蜀中一帶聲名鵲起的譙周。
譙周,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縣人。
譙周出身巴西郡的冠帶大族,其雖幼年喪父,但因為在家學的熏陶下,卻少讀典籍,精研六經,頗曉天文,自成年之后,他的名聲漸漸響徹成都。
譙周被許多蜀中本地士族,譽為將來蜀中的士林領袖。
今年方才及冠的譙周,面對對面蜀中大儒周群的稱贊,臉上浮現謙遜之色。
他對著周群微微一拜道“周公謬贊了。”
對于譙周的謙遜,周群臉上浮現笑容。
他對蜀中的這個優秀后輩,真是越來越喜歡。
周群舉起食桉上的一張木勺,從酒壺中勺起一勺酒倒入譙周身前的酒杯中,而后對譙周言道
“近來王宮中有傳言,說葛氏聽聞允南的名聲,有意要征辟允南,入大司馬幕府擔任勸學從事一職。”
“吾雖對葛氏執政不滿,但允南若能入大司馬幕府,亦不失為一條好的進身之階。”
自糜旸走后,譙周在成都城中的名聲愈發響亮,儼然成為成都城中年輕一輩的翹楚。
在這種名聲之下,譙周會引起諸葛亮的注意,被征辟入府實屬常理。
而方才及冠,就能擔任勸學從事一職,對于一般士子來說,這不算低了。
但譙周在聽完周群的話后,臉上卻并沒有浮現什么喜色。
二十歲的勸學從事,放在一眾蜀中俊杰當中,這自然是很高了。
但相比于糜旸二十歲就封侯拜將,譙周的勸學從事之位,就顯得毫不起眼了。
想起當初在成都中,處處與其作對,又處處壓其一頭的糜旸,譙周的心中實在提不起什么喜色。
相比于糜旸已經在天下之間名聲大噪,而他譙周,再過有名,名聲最多亦不過是流傳在蜀中一地而已。
看見譙周臉上不喜卻反而有愁悶的神情,知曉往事的周群心中猜出了譙周為何會如此。
想起那個年輕人,周群心中亦十分不喜。
他對著譙周言道“鋒芒畢露,不是好事。”
“當年糜旸在成都時,便太過顯露鋒芒,飛揚于王都中,最后還不是暗然入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