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平日中并不怎么喜歡飲酒,所以在他的王駕之中,常備的是茶湯。
在完成這些之后,糜旸就靜靜的跪坐在劉備對面。
糜旸身長近八尺,而劉備身長七尺五寸。
因此當糜旸跪坐劉備身前后,劉備發現他印象中的那個懵懂少年郎,竟然比他還高了。
世事變化的真快呀。
還記得當年身高只到他腰間的糜旸,隨他四處周轉征討益州。
那時每當他夜晚處理政務之時,糜旸便會如今日一般,為其點燃熏香炭爐,而后就乖巧的坐在一旁,看著他處理政務。
而在他處理完政務之后,亦會時不時提點糜旸幾句。
只是那樣的時日,隨著糜旸年歲漸長以及他身份的日益尊貴,已經越來越少。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轉眼之間,當年那個對世事充滿好奇的少年郎,已經成長為名震天下的將軍,甚至都已經成家。
劉備這時想起了當日他離開襄陽之時,看到的關羽頭上的白發。
王駕之中雖沒有銅鏡,但劉備每日起床梳洗之時,他手中總會沾染些許掉落的白發。
韶華易逝,這一點縱是當世英雄亦無法避免。
劉備看著眼前充滿生機朝氣的糜旸,他就好像看到了他當初年輕時的樣子。
在注視糜旸一會后,劉備看向糜旸問道
“孤以前曾教導過你,執政以緩為要,那你可知道孤今日為何要著急,在眾臣面前懲治周群及一干罪臣。”
面對這明顯是考教的言語,糜旸的神色一下慎重起來。
以前他隨侍在劉備身旁時,劉備在處理政務的閑暇之時,亦時常會考教他。
他若是答對了那自然是美食伺候,但要是答錯了,少不得要挨幾下板子。
在思考一番后,糜旸對著劉備一拜答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執政不能急切,應以緩為要。”
“然救民當以急,且久則生變。”
“周群等逆臣仰仗家勢名望,殘害百姓,百姓想來苦彼等久矣。”
“又彼等乃益州本地大族,彼等勢力在益州中盤根錯節。”
“當此時,大王以雷霆之勢懲治彼等,一可宣示大王愛民之心,穩定益州民心,震懾其余不臣。
“二則可令彼等猝不及防,以防拖延日久走漏消息,讓彼等有作亂之機。”
在聽到糜旸的回答之后,劉備眼中有笑意流淌,但他的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他只是澹澹地繼續問道“還有呢”
面對劉備的再次詢問,糜旸在思索后繼續答道“當今荊州事情已了,公安一戰后,孫權暫時無力西侵。”
“趁此良機,正是我軍北伐之良機。”
“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伐一事,非僅兵法戰略之交鋒,亦是國力強弱之比較。
今周群諸逆臣蓄青壯而不服勞役,并民田而不繳稅賦。
長久以往,公家國力日衰,而私家勢力日盛,遲早會成尾大不掉之患,此乃亂政。
國無民,則兵力不強。國無田,則儲糧不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