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愛與看重之下,現在諸葛亮對糜旸的感官相當不錯。
與對馬謖的情感幾乎相當。
諸葛亮看向糜旸問道“今日子成特意前來拜會,應當是不止看望吾這么簡單吧。”
面對諸葛亮的詢問,糜旸亦不隱瞞,他拱手對諸葛亮言道“三日后,弟子就要前往漢興郡任職。”
“漢興一郡至關重要,境內豪強林立,弟子心有擔憂。
今日拜謁葛師,一是為看望葛師安好,二是想問詢葛師治政之道。”
糜旸坦誠的說出了自己的兩重來意。
面對諸葛亮這種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簡直是在獻丑。
既然如此,還不如坦誠相待,待之以誠。但糜旸在說完后,臉上亦有著忐忑之色。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說,自己問他治政之要,他當然會有著獨到的見解。
只是這并不代表,諸葛亮一定會提點他。
說到底,自己與諸葛亮的關系,并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雋才無數,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諸葛亮喜愛的馬謖,得到諸葛亮提點的機會也不多。
說白了,在當世,學生擇師,師亦擇學生。
在聽完糜旸的請求之后,諸葛亮一時之間并沒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靜之中。
不久后,一聲問話響在沉靜的大堂之中“子成認為,當今之世,喪亂根源在哪里”
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著他的回答。
何為師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既然糜旸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讓他看看,糜旸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樣的問題,目前為止諸葛亮只問了兩個人,一個是馬謖,另一個便是糜旸。
在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視下,糜旸臉上浮現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后,他便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天下大亂之根源,在于朝廷失道,人心喪亂。”
“桓靈二帝昏庸無道,導致朝政敗亂。朝政敗亂,則奸臣盈塞于朝,將士則驕縱不法。
最后導致民眾無立錐之地,無一餐之糧,遂有黃巾之亂而起。
奸臣在朝,叛將在外,起初雖是小惡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個個裂土僭越,戰亂四起。
戰亂一起,世道崩壞,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賊寇趁亂僭稱雄豪,或據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旸說完后看向諸葛亮,希望從他臉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內心的想法。
但可惜,諸葛亮的臉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這時跪坐在坐席上諸葛亮,下意識地將雙手放在了他的膝蓋上。
糜旸不知道諸葛亮這個動作的含義,但若是黃月英在場,她定然能看得出來諸葛亮這個動作的含義。
當年在隆中諸葛亮與與石韜、徐庶、孟建共同探討時事時,每當這三位好友說到諸葛亮贊同的地方時,諸葛亮就會做出這個動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