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成申時末就到了。”
諸葛亮接過黃氏手中的茶湯喝了一口,然后他意識到糜旸在大堂中,竟已經等了快兩個時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湯之后,諸葛亮溫言讓黃月英與諸葛喬早點去歇息。
這時糜旸亦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歸來,他連忙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前對其一拜言道“葛師辛苦了,深夜叨擾,還望見諒。”
面對糜旸的下拜,諸葛亮伸手扶起糜旸,而后對其言道“無妨。”
糜旸申時末就已經到達他府中,其實算不上深夜叨擾,只是他回來晚了而已。
在諸葛亮扶起糜旸之時,諸葛喬與黃月英就已經離開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諸葛亮與糜旸。
因為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旸與諸葛亮現在近在遲尺。
這么短的距離,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燭光之下,糜旸也看到了諸葛亮鬢角處的蒼白。
看到這一現狀,糜旸的目光中有著擔憂,他對諸葛亮言道“葛師乃國之柱石,還望保重身體,不要操勞過甚。”
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后世,四十歲的男子乃是社會中的生力軍。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歲已經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對著糜旸的關心,諸葛亮臉上浮現笑容,他讓糜旸坐下,而后他亦來到糜旸對面入座。
在坐下后,諸葛亮對著糜旸言道“世事艱難,漢室未興,吾怎么能不竭心盡力,盡忠職守輔助大王呢”
“吾操勞些無礙,只要能輔左大王興復漢室,那一切都不算什么。”
在說完后,諸葛亮面露笑意的問糜旸道“子成方才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喚吾,讓吾早點歸府呢”
諸葛亮知道糜旸到府之后,黃月英乃是知禮之人,是不會讓糜旸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來黃月英應該是有打算,讓諸葛喬前去喚他的。
但最終諸葛喬并未出現,那就可能是糜旸所阻了。
“今日吾從武庫中點齊甲胃之后,便來到葛師府上拜謁。
那時已經是下值時間而葛師尚未歸來,這足以說明葛師為國事所耽誤。”
“國事為重,私情為輕,這是葛師往日教導過我的。故而我沒有讓伯松前去尋喚葛師歸來。”
糜旸之前有聽聞過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沒想到的是,為了操勞國事,諸葛亮竟這么晚歸來。
聽到糜旸這么說,諸葛亮點了點頭。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眼中有著欣慰。
糜旸雖然喚他葛師,但相比于法正,他并未與糜旸有過正式的拜師之禮。
他與糜旸之間的師徒情分,大多是因為他教導劉禪時,順便教導糜旸結下的。
所以糜旸與他之間的師徒情分,并不牢固。
糜旸一直將他當做老師,更多的體現的是糜旸尊師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雖然不是正式的師徒,諸葛亮對于糜旸亦是有著喜愛的。
諸葛亮于建安十三年為劉備效力,至今已經將近十四年。
從當年的困局新野一縣,到如今的臥龍騰飛于大漢西南大地,在這十四年的時光中,糜旸與關興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著長大的。
再加上糜旸性格有仁孝之風,哪位長輩會對這樣的晚輩不喜歡呢
因為糜旸的仁孝,諸葛亮曾在與諸葛瑾的往來信箋之中,夸贊過糜旸。
而諸葛亮出于對糜旸優秀品德上的喜愛,在糜旸去年取得公安一戰的勝利后,更是逐漸轉變為了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