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兵法有言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但孫武的這句話并不是像大多數人所理解的那般,一旦攻城就必須要用到十倍的兵力才可以。
孫武的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謀攻,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統兵大將要知己知彼,審時度勢,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例如兵力是對方的十倍,那就想辦法把敵人全部圍殲,如果兵力是對方的五倍,那就可以攻擊敵人了。
在當世攻城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攻城與守城之間并不是單單靠兵力多少決定勝負,還有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軍心、策略、以及城池的城防情況等等。
就例如不久前發生的襄樊之戰,關羽的兵力并不算很多,襄樊兩城中本來的守軍也不算少。
但只要關羽策略運用的正確,曹仁一樣被打的沒脾氣。
在糜旸的大軍到達西城之后,西城中的申儀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看著城外不遠處的戰船上,一隊隊士氣高昂、軍容肅整的糜旸大軍,申儀的心中重新開始涌現出不安。
要是被這些如狼似虎的大軍沖進城中,那他申儀就死定了。
在糜旸大軍的軍容威脅之下,申儀趕緊發出一道道命令,讓城墻上的族兵打起精神,以防糜旸率軍突襲城墻。
而樓船上的糜旸看著不遠處的西城,眼前的這座西城在他眼中,顯得很是簡陋。
無論是城外的護城河,還是城墻的高度,都遠遠不如公安。
這時來到糜旸身邊的張嶷,向糜旸稟報了他之前的一切布置。
聽完張嶷設下的疑兵之計后,糜旸開心地拍著張嶷的肩膀言道“誕實匍匐,克岐克嶷,夸贊的就是伯岐這樣的人呀”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這句話出自詩經中的大雅生民。
這句話本來是夸贊后稷少時聰慧的話語,后來漸漸延伸為夸贊一個人聰慧。
而張嶷的名與字當中,正好有岐與嶷兩個字石,所以糜旸對張嶷的夸贊可謂是十分合適。
糜旸的夸贊在張嶷聽來很是悅耳,畢竟這是來自當世名將的肯定。
糜旸對曹仁的判斷,與張嶷相差不多,同時糜旸心中還有著一層推斷。
如今曹丕應該在忙著代漢事宜,在這種情況下,曹丕要的是穩定。
而曹仁身為目前曹氏宗親的第一大將,所以曹丕代漢的心意肯定與曹仁提前通過氣了。
在知道曹丕心意的情況下,除非有必勝的把握,否則曹仁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夸贊完張嶷之后,糜旸看著眼前守護西城的漢水岸上的那一道道木欄,糜旸命身旁的丁封喚來鄧艾與丁奉二人。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阻擋住支援孟達的漢軍援軍的要塞,其中有一處便是這木門塞。
而就在糜旸領軍到達西城外的不久之后,在漢中的魏延率先收到了申儀的文書。
在看到申儀的文書之后,身形雄武的魏延的眉頭深深皺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