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縱使大王在收到糜旸的上書之后,因為大王遠在成都,并不了解本郡真實形勢,所以猶疑之下不會發援軍。”
“在向大王上書之后,縣君可以西城長的名義,向漢中郡的鎮遠將軍及附近的郡縣發出控訴糜旸暴行的文書。
這樣便可擾亂周圍郡縣的想法,令他們無法第一時間配合糜旸,對西城展開合圍之勢。”
在聽完趙勉的建言之后,申儀的臉上流露一絲喜色。
雖然趙勉的辦法無法治本,但總歸能為他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
而只要能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只要短時間內西城不陷落,那申儀就可以派信使前去聯絡漢水下游的曹仁。
只要曹仁能出兵救援他,那么事情就還有轉機。
得到了良策的申儀,當即按照趙勤所說的去做。
很快的幾封文書就由他親自寫好,然后派遣親信發往各地。
最后申儀召來一隊族兵,將他那封寫給曹仁的親筆信交到他們手中,申儀叮囑這隊族兵,一定要盡快將這封信送到宛城的曹仁手中。
這是目前申儀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西城通往南陽的漢水,雖然已經被張嶷率軍封鎖。
但是漢興郡中河流縱橫且山林密布,西城通往南陽的,供少數人行走的隱秘道路不止漢水一條。
在申儀的沉重囑咐之下,那隊申氏族兵在取過申儀的親筆信箋之后,就急忙跑出了縣府。
看著那隊申氏族兵離去的背影,申儀的心中稍微安定下來。
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守好西城,靜待曹仁援軍的到來。
就在張嶷封鎖漢水后的第二日清晨,一支數千人的水軍船隊開始出現在西城外的漢水之上。
是糜旸率軍趕到了。
在拿下上庸城的第二日清晨,糜旸就留下兩千兵馬給孟達,讓他留守上庸。
而他自己則親自率領著剩余的五千大軍,朝著西城快速進發。
上庸城初定,人心還不穩,留兩千大軍給孟達,是防止上庸城中出現變故。
在一日一夜的行軍之下,他終于領著大軍來到了西城之外。
在得到糜旸到來的消息之后,張嶷便留下一千大軍給呂,而后他自己親率著兩千大軍趕來與糜旸匯合。
漢水上的各處水寨,都被申儀建立在各處險要之處。
所以哪怕是曹仁率大軍勐攻,那么留給呂的一千大軍亦足夠堅守水寨一段時間。
在那段時間當中,西城外的糜旸可分派援軍救援。
掌握了漢水的制水權,在行軍速度這一點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在張嶷率領兩千大軍與糜旸匯合后,這時西城之外的糜旸大軍,總兵力達到八千之眾。
而西城之中的申儀族兵,兵力至少在三千以上。
單單看兵力對比,好似糜旸的大軍不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