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主選署功勞”,一郡人事,幾乎盡由功曹,故其實權頗重。
與用人相關,功曹還可議論賞罰。功曹人選得當,可使“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而所用功曹不當,則會刻薄下吏,蔽賢寵頑,有如虎之食人。
因之王充曰“功曹為奸,采漁于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
由于功曹執掌重要,因此,太守有事,往往不是委政于郡丞,而是委政于功曹。
郡丞只是名義上的政務二把手,其實一點實權都沒有。
在之前呂為糜旸籌集糧草之時,糜旸就對呂的行政能力頗為滿意。
故糜旸心目中的“相國”人選非呂莫屬。
太守作為一郡之土皇帝,協助他掌管一郡之政的各位僚屬,分別都有著清晰的定位,并且與中央朝廷的官職相對應。
例如都尉對應著太尉、督郵對應著御史大夫、功曹對應著丞相。
雖然在具體上這幾個職務之間還有著不少差別,但從主要的功能來說,是相差不遠的。
因為由于郡吏由太守征辟任命,所以郡吏對太守,其名分也相當于君臣,比如很多郡吏稱太守為“府君”;
很多郡中官吏,稱自己的郡為“本朝”,這幾乎把郡等同于一個獨立的政府。
目前糜旸看似在組建漢興郡的行政班底,實際上是在組建他的私人班底。
他現在的班底看似不大,人才亦不多。
但以后隨著他官職的水漲船高,直至擁有開府的權力了,他今日所組建的班底將會伴著他一步步成長,最后會發展成一個完備的,獨立的幕府。
甚至在將來,做到如歷史上諸葛亮那般“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亦不是難事。
只是在解決完都尉、督郵及功曹的任命之后,主簿一職卻讓糜旸有些犯難。
主簿一職,為郡太守的行政事務性屬官,即后世的辦公室主任。
在漢代,主簿一職不如功曹重要,但與其他吏員相比,主簿直接與太守打交道的時候多,郡中的一般事務都要經他處理。
主簿的職責為“匡理政務,拾遺補闕”。
天下大亂以來,主簿的地位漸尊,重要性漸漸與功曹一職平齊。
主簿辦公之處稱為門下。
若要比較的話,主簿就等于是中央朝廷的尚書令一職。
對于這樣既重要又親密的職位,糜旸最后選擇的是他的恩師法正之子法邈。
在法正逝世后,法邈承法正之功勞,被劉備賜爵關內侯。
歷史上的法邈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但現在的法邈正在為法正守孝中。
在原身的印象中,因為法正的關系,所以法邈與原身很是親密。
加上法邈出身名門,他的業務能力是不錯的,他的確是最適合擔任糜旸主簿的人選。
糜旸之前就曾向劉備上書,希望劉備能奪情讓法邈結束守孝,前來漢興郡輔左他處理政務。
上書早已送往成都,想來不日就會得到劉備的答復。
依糜旸的設想,劉備是不會拒絕這個請求的。
只是現在法邈未到,少了一個“尚書令”,很多政務都需要糜旸親力親為。
自糜旸控制漢興郡中以來,一方面他嚴懲郡中罪大惡極之官吏,一方面他開展的度田進展的很是順利。
當漸漸理清漢興郡中的人口與田畝總數之后,糜旸便向全郡宣布將展開“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