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為什么前三國與后三國相比,明明后三國時期各自有著穩定的政體,但野心家卻層出不窮的原因。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但是糜旸明明知道這一點,他卻沒辦法去扭轉,因為這就是人心。
諸葛亮之所以受千年敬仰,不就是因為他是逆世間欲望洪流而行的大賢嗎
糜旸不是圣人,他也有著私心。
所以他面對著鄧艾的建言,采取了采納的態度,但是糜旸卻知道,現在不是勸進的時候。
歷史上曹丕今年十月正式受禪,而劉備卻是第二年四月才登基稱帝。
在這半年的時間內,劉備不是在搞什么勸進的把戲,而是在探查劉協的消息。
在得知劉協的死訊之后,劉備方才在群臣勸進之下,復漢稱帝。
所以這時候不能貿然勸進,必須要先將劉協的“死訊”給傳送到成都。
想到此,糜旸從堂外召進了甘告。
之后在糜旸的命令下,有幾騎斥候快速從西城中而出,分別朝著西北與中原的方向而去。
鄧艾離開之后,他回到了己方大軍的軍營中。
回到大帳中后,鄧艾的心中竟有著一絲激動。
在鄧艾心中,他不能說對大漢不忠心,但他的忠心比較有限,更多的是習慣“漢”這個國號而已。
按鄧艾的設想,只要劉備一旦登基稱帝,那么一定會大封群臣。
糜旸本來就有巨大戰功在身,再加上勸進之舉,那么地位肯定會得到一大截的提升。
這種期望對于屬于糜旸私臣的鄧艾來說,無疑讓他心中有一種振奮的感覺。
只有糜旸的地位越高,他的成就才能更高。
想到糜旸可能會迎來一次官職的大跳躍,鄧艾心中不禁起了某種心思。
他要將他的一位好友,引薦給糜旸。
那名好友名為石包。
鄧艾少年時與石包,皆在襄城為襄城典農部民。
因為鄧艾雖口吃卻從小有大志向,所以經常受到同齡人嘲笑,唯有石包對他的志向表示欣賞。
在這樣的情況下,鄧艾遂于石包結為好友。
前兩年時,石包收到指派前往鄴城赴任公職,鄧艾因此與石包分開。
雖然兩人自此之后分隔兩地,但鄧艾自來到漢興郡中穩定后,便時常會寫信問候石包。
在前幾天的鄧艾收到了石包的回信,他知道石包目前在鄴城的生活過得并不如意。
既然如此,鄧艾便起了將石包引薦給糜旸的想法。
隨后鄧艾便在軍帳中,書寫起一封給石包的信件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