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雙馬可以保證宛城的騎軍,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武當縣外。
同時一人雙馬的情況下,若是魏軍騎軍有兩千,那就等于有四千匹馬匹。
在四千匹馬匹的馬尾上綁上拖地的樹枝后,在敵軍騎軍急速奔馳起來時,那些樹枝會在他們的身周引起大片塵埃。
這會令人當作乃是大軍到來的跡象,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敵人斥候的探查。
當然這樣的手段,只要仔細派出斥候探查,那么總會有露餡的一刻。
但糜旸猜想魏軍騎軍如此做,為了并不是迷惑或者恐嚇他,為的是激勵武當城中的魏軍。
可以說敵將的目的達到了。
馮習匯報的時候,在他講到曹泰時有著鄭重,但在提到司馬懿的名字,卻有著輕松。
馮習有這種表現并不奇怪。
曹泰身為曹仁的長子,而曹仁是劉備勢力的生死大敵,所以劉備的將領對曹泰有著了解很正常。
至于司馬懿,他真的沒怎么聽說過。
但是糜旸在聽到司馬懿的名字后,他的表現卻與馮習截然相反。
以上敵將的手段,除了那員敵將要對騎兵非常了解之外,還要有一顆非常果決及明晰時局的心。
因為長途奔襲是騎軍的優勢,但這一招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與決心用出來的。
依照糜旸對司馬懿的了解,這種用兵手段,更像是他的作風。
只是重視歸重視,依照糜旸現今的威望,他亦不會對司馬懿感到懼怕。
現在應該是司馬懿對他忌憚才是。
當帳內的諸將聽說魏軍的援軍不足三千后,本來還想向糜旸請戰出兵擊潰那三千魏軍。
但是等馮習說出那兩千多魏軍都是騎軍后,諸將請戰的心也就冷卻下來。
漢軍都是步軍。
可能還沒等漢軍趕到魏軍騎軍所在地,那兩千多魏軍騎軍就已經轉移到新陣地了。
在得知大營外,有一支機動力強大的魏軍騎軍后,在場諸將的臉上,都浮現擔憂之色。
只是與諸將的失望不同,在大致摸清魏軍騎軍的兵力及配置后,糜旸卻笑著對帳內的主將言道
“既然不是魏軍大軍來援,那我們明日繼續攻城。”
當糜旸此話一出來后,帳內諸將先是一愣,然后他們瞬間明白了糜旸的意圖,他們的臉上都浮現了笑意。
雖然漢軍因為都是步兵,所以無法圍殺那兩千多騎軍。
但同樣只要漢軍大營有所防備,那么那兩千多魏軍騎軍,也不能對漢軍大營造成多大的威脅。
騎軍是不可能用來攻打大營的。
既然城外的魏軍騎軍對漢軍大營沒有威脅,那他們繼續攻城就好了。
面對著曹泰及司馬懿率領著兩千騎軍到達,糜旸的應對方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他又不是孫權,看到少量援軍,就嚇得率領大軍跑了。
在定下應對魏軍援軍的策略后,糜旸令諸將離去好好休養生息,明日再一次發起對武當城的總攻。
在諸將皆離開中軍大帳后,糜旸從座上起身來到帳門口朝著北方望去。
從他的方向望去,依稀能看見那兩千多魏軍的身影。
但因為距離太遠,所以糜旸并不能找出司馬懿的身影。
晉宣帝
身為后世到來的人,糜旸對司馬晉這個朝代一絲好感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