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粟米在軍營中是人馬共食的,粟米中蘊含的能量很高。
漢朝時為了保證戰馬充沛的體力,給戰馬添加的精飼料就是粟米。
根據鹽鐵論的記載“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
1匹戰馬就要吃掉至少6人的口糧,而漢武帝時期,全國擁有40萬匹馬。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若不是粟米有高產量,漢武帝根本就無法養起如此多的戰馬。
粟米成熟時間短,春播的粟米一般在夏季左右就可以收獲。
夏播粟米一般在冬季左右就可以收獲。
早在今年夏季時,當南方的劉備與孫權還在等著稻米或者小麥成熟時,曹魏已經收割了大量的粟米。
粟米在黃河流域的產量本來就奇高,在加上曹魏屯田制那官八民二的,近乎苛刻的剝削比例,今年曹魏官府收獲了大量的粟米。
并且稻米,曹魏在淮河流域也有著廣泛種植。
在曹魏的關隴地區,還種植著大量的小麥。
曹魏地盤中的水稻與小麥收成都很可觀,并不比南方的孫權與劉備差。
在等待稻米與小麥成熟的時間中,曹魏有著從黃河流域收獲的粟米作為軍糧的支撐。
所以為何歷史上的曹魏就像加了bu一般,就算經歷一場大敗,也能很快卷土重來。
在建安二十四年冬季時,曹操還抽不出太多兵力救援曹仁。
但是到了今年夏季之后,曹丕就可以任性地帶著數萬魏軍南征宣耀武威,不在意軍糧的損耗。
因為曹魏手中握著目前華夏的三大主要產糧區
黃河流域、渭河流域、淮河流域。
所以只要給曹魏數年休養生息的時間,曹魏這個占據了華夏主要產糧區的戰爭機器,他所發揮的強大國力就足以壓死劉備與孫權。
如今糜旸面前的這四個大糧倉,裝的全都是滿滿當當的粟米。
當初糜旸之所以要攻打武當,他為的便是這四個糧倉中的粟米。
糜旸眼神中流露出貪婪的神色看著眼前的這四個糧倉,延平作為武當縣中的地頭蛇,他當然知道目前這四個糧倉是誰負責看管。
看守糧倉的小吏,有不少就是出于他的家族中。
延平馬上讓族人尋找來武當城中的倉官,在倉官到來之后,延平馬上問倉官道“眼前這四座糧倉中,共有粟米多少石”
倉官在看到糜旸時,他猜出了糜旸的身份不簡單,所以他臉懷畏懼地對糜旸言道
“目前在四座糧倉中,共有粟米將近20萬石。”
聽到眼前的四座糧倉中,有著近20萬石粟米后,糜旸的眼睛流露出興奮的神色。
在當世的軍隊伙食供應中,一般采取的是一日兩餐的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一般來說一位士卒一個月所耗費的糧食要一石左右。
正常一萬大軍,一月消耗的糧食便在一萬石左右。
20萬石粟米,足夠一萬大軍正常消耗2年時間。
就算糜旸的大軍是采取一日三餐的制度,這20萬石粟米也已經足夠支撐他大軍,至少一年半的軍糧供應了。
曹魏不愧是狗大戶,真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