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丕臉上的不忍之色更加濃郁。
身為天子的他,不顧君臣之間的禮儀,他用手招呼著曹泰繼續上前。
當曹泰來到他御座下時,曹丕臉上也已經被淚水所覆蓋,曹丕撫摸著曹泰的冠帽言道
“子安放心,朕一定會為叔父報仇的。”
曹仁對于曹魏來說,是地位極高的車騎將軍。
而曹仁對于曹丕來說,更是從小教導他的武藝,所以曹丕對曹仁是有感情的。
曹丕在曹魏二代中是最年長的。
現在曹泰的父親曹仁已死,正所謂長兄如父,再加上曹丕是曹泰的君王。
所以當曹丕作出撫摸年紀與他相差不大的曹泰冠帽的動作時,不僅不會讓人感到有違和之感,反而會讓人產生一種曹丕對宗親愛護的感覺。
這讓在場的一種文武大臣心中,都浮現起一種暖意。
與后世人不同,在古代有時任人唯親,反而是一種政治正確。
因為一個君主,對元從、宗親不好,那樣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刻薄寡恩的形象。
古代人的心理是,連元從、宗親都不愛護,那么還能愛護他們這些非親非故的人嗎
所以曹丕的這副舉動,一部分是真情流露,還有一部分是想安撫住人心。
大戰在即,人心是最重要的。
但是畢竟君臣有別再加上目前是商議軍務的時候,所以曹泰在被曹丕寬撫一會后,便緩緩從曹丕的御座旁退下。
當曹泰從曹丕的御座旁退下,來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后,司馬懿便上前一步,對著曹丕稟報了如今武當城外的局勢。
在這個剛從武當城外返回的大臣敘說下,加上之前魏軍斥候所稟報的消息,匯總之下大堂中的大臣,都大致明白了目前糜旸大軍的具體情報。
情報中最重要的便是敵軍人數。
之前糜旸將一萬大軍從武當城中撤走,是瞞不住整日在武當城外游蕩的曹泰與司馬懿二人的。
再加上根據曹真之前從漢中派出的探子得到的消息左證,證明目前武當城內外,糜旸手中握有的大軍至多不過三萬。
當差不多推斷出糜旸手中的大軍總數后,在座知兵的大臣都幾乎是一瞬間推斷出,目前糜旸手中真正戰兵的數量。
應該就在兩萬左右。
而若是糜旸手中的大軍總數只有兩萬的話,那么漢軍的正卒最多只有一萬五之數。
在座各位曹魏大臣的推斷不是胡亂得出的,乃是根據這時代的常例推斷的。
在史書記載中,往往把古代軍隊與民夫分得很清晰,于是不少人誤以為軍隊基本就是戰兵,后勤任務幾乎都是由民夫承擔。
這其實是不準確的看法。
真實的狀況是每一支正規化程度較高的軍隊里,都有許多專責后勤保障的后勤兵,稱為輔兵。
兵員比例大致占全軍的二至三成;
如果是騎兵部隊,后勤兵的比例會更高;如果是境外遠征,后勤兵的比例則更是高的離譜。
除此之外押運糧草的民夫那是單獨另算的,整個大軍的后勤工作不可能都靠他們。
甚至不是如常人所想像的那般,民夫的數量一定是整支大軍的數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