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心中是很擔憂曹丕的貿然出兵的。
于是就在董昭建言后不久,又有一位重量級的大臣開始起身。
這位大臣觀之年歲至少在古稀之年,他的須發皆已經發白,他的臉上更是滿布著老人斑。
當這位大臣站起身時,他的身體顫顫巍巍的,好似下一刻就會跌倒在地。
但就是當這位處于風燭殘年的老者站起身時,大堂中本來想要起身建言曹丕的大臣,卻紛紛打消了起身的想法。
大堂中的大臣用復雜的眼神看著眼前這位老者,他們的眼神很復雜。
有忌憚,有不屑,有敬佩。
盡管每位大臣對這位老者的想法都不相同,但是他們在看到這位老者起身后,心中都浮現出一個想法。
他若勸阻,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魏大臣們對這位老者有著這種信心,實在是他的身份太過特殊。
這位老者便是時任大魏太尉的賈詡,賈文和。
因為李傕郭汜之亂,這個名字在大江南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年曹操起兵時,他的帳下有五位謀士對他的幫助最大。
而在不久前程昱因病去世后,那五位謀士就只有賈詡存活當世。
在后世成書的三國志中,賈詡可是與荀或、荀攸一同并傳的,可見他在曹魏謀臣中的地位。
從早年的效力涼州到后來投奔曹操,賈詡可謂是參與了三國中前期一切著名的大戰。
在他的從軍經歷中,雖然他獻計的次數不多,但卻從來沒有失誤過。
聽之則成、不聽則敗,這便是世人對賈詡的看法。
因為賈詡的過往,再加上他的資歷在一眾曹魏大臣都十分高,所以當他站起來那一刻,就連曹丕的臉上都浮現意動之色。
但是賈詡站起來后,他第一時間卻并沒有向曹丕建言。
他只是拄著一根拐杖,緩緩地走向司馬懿。
司馬懿看著句僂著身體的賈詡向他走來。
雖然賈詡如今是一位好似下一刻就會掛掉的老者,但是司馬懿卻在無形之間,感覺到賈詡似乎像一座大山一般像他壓來。
甚至當司馬懿看到賈詡那一雙渾濁的雙眼時,他好似從那深沉的渾濁之下,看出了非同一般的神采。
藏得深,不代表沒有。
當賈詡來到司馬懿身前時,司馬懿在賈詡的壓迫力之下,不自覺地往后退了一步。
就算是六十歲的晉宣帝遇上七十歲的賈詡,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何況現在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司馬仲達呢
只是賈詡并不是有心針對司馬懿,所以他在司馬懿身前及時站住,并沒有繼續前進。
站住身形后,賈詡微微抬頭看向司馬懿,他問司馬懿道
“糜旸可謂知兵”
司馬懿不知道賈詡為何問他這句明顯是廢話的話,但面對著賈詡的詢問,司馬懿還是老實地答道
“當然。”
司馬懿的回答是眾人的共識,他無須為糜旸遮掩,況且他若是說糜旸不知兵,那不就是在拐著彎罵曹仁是酒囊飯袋嗎
見司馬懿回答了自己的問題,賈詡好似后知后覺一般,他又看向司馬懿問道
“知兵之人又居于城池之中,若想不讓敵方探清己方兵力,實在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是現今糜旸明知大魏天兵即將來臨,卻反而讓仲達輕易探知他之兵力虛實,真是怪哉”
賈詡的聲音很是蒼老,但是當他蒼老的傳遍大堂的時候,在場的諸位大臣好像腦海中的某個疑團被瞬間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