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司馬懿。
作為既有智謀又親眼目睹糜旸將大軍調走的人,他對賈詡的話反應最快感觸最深。
是呀
按照常理糜旸明明知道大魏的大股援軍會馬上到達,在這個時候他縱算要調兵回援漢中,難道不是應該暗中行事嗎
有著漢水的存在,糜旸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敵軍大部即將到來,反而將自身兵力不足這一點暴露出來,這是糜旸會做出來的事嗎
之前就連司馬懿在平原上,都能想到用馬尾綁上樹枝的方式,來讓別人無法探清他所率大軍的真實數量,更何況如今糜旸還有著城池的依托。
之前一眾魏臣包括司馬懿,只是覺得在曹真圍魏救趙的情況下,糜旸抽調大軍返回駐防漢中乃是應有之義。
但就是這種邏輯上的應有之義,卻讓他們忽略了這一點。
大堂中曹魏眾臣因為賈詡的一語中的,馬上快速的思考起來。
就連曹丕,亦在思考之下明悟了什么。
賈詡方才的話語雖然是在問司馬懿,但他實際上是借助問司馬懿的方式,在提醒著曹丕。
當賈詡見曹丕的臉上已然浮現思索之色后,賈詡方才轉身看向曹丕一拜道
“武皇帝智勇過人,而用兵重敵,從不敢輕視之。夫兵好進惡退,常然之數。
平地無險,向來艱難,若當深入,當思后路,兵有進退,變化無章。
輕軍下武當,至深也;糜賊善用計,至疑也;一軍無伴而行,至危也。
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臣竊為陛下懼之。
賊有城池所依,后路無憂。然我軍若有漏失,危難將至。
天兵方至,當以穩為主。就不破賊,亦可守疆。奈何乘危,不以為懼
況十月將近,陛下忘襄陽之關羽乎”
在賈詡前半段的建言之時,曹丕的臉色還能保持冷靜。
但是當賈詡提到關羽的名字時,不僅是曹丕,在座的群臣臉上都大變。
劉備名將,非只糜賊也
那個威震華夏,之前將一眾魏將打的不要不要的關羽,可還是一直按兵不動著。
難道關羽是不知道如今糜旸的大軍在武當嗎
難道糜旸會忘記通知關羽他大軍的動向嗎
因為西城一戰,曹魏上下君臣的目光都集中在糜旸身上。
他們卻忘了在荊州,還有一位蓋世名將手握數萬大軍在虎視眈眈著。
之前曹魏眾臣都以為關羽之所以遲遲不出兵,乃是因為目前正是南方的秋收季節。
糜旸若不是俘獲數萬魏軍用來收割種植糧食,再加上得到了武當城中的大量糧草,甚至還未等曹丕援軍到來,他恐怕就已經退兵了。
不能說曹魏眾臣之前的判斷有誤,但是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
現在是九月底,想來荊州的秋收大多都已經結束。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是隨時可能出兵的。
甚至若是細細思之,糜旸在故意示弱,可能為的就是吸引曹魏援軍的所有注意力,好為關羽的進攻樊城良好的條件
曹操去世不久,他在世時收集的名臣良將大多還都在世,他們的智商可都是在線的。
現在在賈詡的點醒之下,他們若是還不能反應過來的話,那便是太輕視他們了。
在賈詡的點醒之下,在場的曹魏大臣,馬上就對目前的局勢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