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傅僉的這幅神色,傅肜馬上又舉出一個例子,那個例子的主人公叫孫桓。
當年孫桓不就是身為先鋒大將輕率行軍,從而被左將軍糜旸大敗最后懸掛在城頭上嗎
當傅肜舉出這個例子之時,傅僉臉上的若有所思之色,馬上變成恍然大悟之色。
不能當孫吊樓,要學左將軍。
在當初傅肜南下去長沙赴任之時,傅僉還特地前去公安城,前去瞻仰那至今留在公安城頭上的那一根麻繩。
而因為當初糜旸的騷操作很是大快人心,所以在荊州的漢軍中,就給孫桓起了個響亮的外號孫爬樓。
這個稱呼最早是從性格沉穩的關平口中傳出來的
可能在一眾宿將眼中,他們的偶像是關羽,但是在年輕人傅僉眼中,關羽的形象太過高大,所以他的偶像是同為年輕人的糜旸。
見傅僉在聽到他舉糜旸破孫桓的例子后,馬上就臉有恍然之色,傅肜的臉上露出一些笑意。
這小子,看來還是想去益北左將軍那里。
知子莫若父,況且傅僉的這層心思并沒有對傅肜有所隱瞞。
其實傅僉有這種心思很是正常。
身處亂世,凡有志向的男子皆想建立一番功業。
目前在大漢的數個都督區中,唯有益北與荊州兩個都督區與敵人正面相對。
所以無疑在這兩個都督區中,建立戰功的機會最多。
而相比于上了年紀的一眾宿將,年輕小將們更想去的是糜旸那里。
可能因為糜旸自身是年輕人的緣故,所以他提拔的一眾將領大多年紀都不過而立之年。
在早已在荊州、益州傳的沸沸揚揚的西城之戰表功名單中,立下戰功的益北將領,更是年輕人占了大多數。
這種事實無疑在極大程度上,刺激著大漢許多有志青年的心。
在他們心中,大漢的益北都督區才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立功場所。
知曉傅僉這副心思的傅肜,在心中暗暗想道
“等這場仗打完,就向左將軍舉薦僉兒吧。”
雖然五千漢軍的進軍速度并不快,但在不久之后五千漢軍還是來到了樊城之外。
在這一路上,傅肜的心中開始浮現一個疑問。
那就是為何這段時間來,他派出的探子都未曾探測到敵軍的動向。
雖說他當初特地率軍從漢水下游渡河,便是為了避開魏軍可能的半渡而擊。
但若是說魏軍一開始因為他的舉動無法得知五千漢軍渡河的消息的話,當他的大軍渡河之后,魏軍是不可能探查不到他大軍行蹤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手中兵力不少的曹休卻始終未派出一支魏軍,對他的大軍發起試探性的攻擊,這讓傅肜有些不解。
因為這與情報中所收集到的,關于曹休的性格介紹并不相符。
傅肜并不知道孫禮向曹休獻的策,所以他的內心中有這種疑問很是正常。
其實當傅肜的大軍剛剛渡過漢水的第二日,在樊城中的曹休就收到了這個軍情。
一開始曹休的確是有想派軍邀擊傅肜所部,但是在情報中他了解了傅肜大軍的行軍情況,所以很快曹休便息卻了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