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漢武威之盛,莫過于孝武皇帝時代。
所以自劉備登基稱帝那日起,他便將重建羽林軍的事務擺上進程。
而季漢羽林軍的前身,正是劉備之前的白毦精兵。
在擴增之下,目前的羽林軍已然達到一萬人數。
雖然在增加近一倍人數之下,白毦兵的戰斗力有所下滑,甚至因為大漢現今的國力,所以一萬羽林軍也無法保持人人身披重甲的裝備。
但從整體來說,由劉備親自重建的羽林軍,論戰斗力依然是天下翹楚。
而作為章武皇帝的親軍,羽林軍出現在南鄭城外,無疑是在意味著一件事,那便是劉備現在就在南鄭城中。
果不其然,就在南鄭城中的左將軍府中,剛剛登基稱帝的劉備,正坐在大堂中的御座上聽著漢中各位大臣的匯報。
在劉備任命糜旸為益北都督后,為了更好的統籌整個益北都督區的軍事,西城已然不適合作為糜旸的治所了。
益北都督區的心臟南鄭,才是糜旸這個益北都督平日中該待的地方。
所以原本南鄭城中的鎮遠將軍府,很是順其自然的變成左將軍府。
可以說劉備的突然到來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又十分符合劉備的性格。
按照常理來說,劉備剛剛登基稱帝,應該坐鎮成都處理政務才是。
但是劉備可不是一般的君主。
作為戎馬數十年的開國之君,要劉備安安靜靜待在成都中聽著那些枯燥的政務,他真的沒辦法做到。
所以在得知糜旸與關羽的謀劃后,劉備便耐不住寂寞領著上萬羽林軍北上來到漢中。
既然逆魏天子曹丕會親征,那他炎漢天子當然也可以。
只是畢竟季漢國力弱小,為了讓益州繼續休養生息,所以劉備選擇只帶一萬羽林軍北上。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這是諸葛亮主政之后,為劉備制定的國策綱領。
倚靠這十六字國策綱領,當年才有漢中之戰這場大勝,也才有歷史上支撐諸葛亮數次北伐的國力。
而既然被定為今漢開國的基本國策,那自然是如非必要,是不會去輕易改變的。
就像后世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定下綱領不難,難得是要始終堅持這個綱領。
若是對國策朝令夕改,那么后世的紅色國度是不會發展那么快的。
但是盡管如此,一旦劉備到達漢中郡,那么身為大漢天子的他,實際可以指揮的大軍是包括糜旸與關羽兩部的,合起來共有將近七萬之眾。
這已然是目前大漢能夠負擔的,在不影響休養生息的情況下,能夠出動的最大的機動兵力。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關于自己親征這事,劉備只通過密信告知給益北都督糜旸一人,所以在漢中的絕大部分臣子并不知道劉備到來。
現在在漢中的一眾大臣,正在大堂中看著劉備一件件翻閱著漢中的軍政要務。
雖然劉備對臣下一向寬容,但是成為天子后的劉備身上的威勢無疑更強,所以一眾漢中大臣心中都有著些許忐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