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大漢的尚書令劉巴,任何人都知道劉巴真正想效力的對象是曹操。
但是在諸葛亮的感染下,哪怕是對劉備并無君臣之心的劉巴,都不得不使出十二分的力氣為劉備梳理國家經濟。
這樣的政治風氣,在曹魏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曹魏要是有這番政治風氣,早就統一華夏了。
這便是一位偉大丞相的引導作用。
后世人有人經常批判諸葛亮不會用人,是自己把自己累死的,但說這種話的人,完全是無視歷史上季漢所面臨的險惡環境。
若沒有諸葛亮的事必躬親,若沒有諸葛亮的表率作用,歷史上的季漢拿什么國力去大舉北伐,靠的難道是單單理想二字嗎
歷史上乃至于今世中的季漢,國力都遠遠遜色于曹魏。
要想讓季漢不被甩出太遠,季漢的執政者唯有使出十二分的力氣方有可能。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這也是歷史上為何曹魏、孫吳都有長壽者,而季漢卻很少有的原因之一。
就像今年的荊州,若不是馬良事必躬親,親自監督荊州糧食的收割及押運問題,關羽是肯定沒辦法這么快再次發動北伐的。
糜旸看著眼前的馬良,見他年紀不算大,頭發中卻已然出現絲絲斑白。
而前一年自己與他相見時,他的神態還不是這般。
由此可見這一年來,馬良為國事操勞到何種程度。
季漢的理想者,是真的無怨無悔地在燃燒生命,就為了完成那看似不可能的志向。
對于這樣的人,糜旸心中是充滿著敬意的。
馬良不知道糜旸心中對他的敬意,他見糜旸身后的大軍,跟著己方的僚屬已經大部分進入大營中。
他眼神中浮現出一絲擔憂,而后伸出手虛引將糜旸單獨引到一旁對著他言道
“左將軍,近來良已然在大將軍的身上聞到藥味。”
聽到馬良這么說,糜旸的眼神不禁一凝。
馬良的這句話代表著什么,糜旸很是清楚。
他頃刻間用擔憂的目光看向關羽的主帳所在。
漢中郡,南鄭城。
今日的南鄭城,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在一望無際的南鄭城外的平原之中,有著眾多的漢軍士卒開始修建著營帳。
而觀那些人的軍服打扮,與漢中郡中的漢軍有著些許不同。
在那些漢軍士卒的兜鍪上,插著一根迎風飄揚的白羽。
“為國羽翼,如林之盛”,這副裝扮乃是專屬于大漢天子親軍的羽林軍
羽林軍作為大漢天子的親軍,乃是從孝武皇帝時代開始。
雖然在東漢時,因為政治體制的不同,導致羽林軍的編制漸漸澹化出大漢臣民的視線中。
但是對想通過武力手段重建大漢的章武皇帝來說,羽林軍卻是他一直想恢復的一個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