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就在離他十數里外的漢軍大營中,有著他的二位兄長。
他之所以這么急切趕來樊城,除了求戰心切之外,還想著的是能盡快見到劉備與關羽。
荊益兩州地勢廣大,山川密布。
而那廣袤的地勢,險峻的山川不僅阻擋了北方敵人的入侵,亦阻擋了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的密切聯系。
在樓船靠岸后,張飛馬上從搭建好的浮板上來到岸上,在岸上早有荊州護軍趙累牽著戰馬在此等待著張飛。
張飛在前幾日就已經提前派信使稟報過劉備,他將在今日抵達樊城外。
趙累身為關羽的心腹,張飛自然認得,只是現在張飛卻沒心思與趙累敘舊。
張飛在看到趙累后,快步往前從趙累的手中接過韁繩,而后就要上馬離去。
但是張飛的這副舉動卻被趙累所阻止。
趙累對著張飛手指著,離樊城稍遠的另一處方向道“陛下與大將軍正在那里。”
聽到趙累這么說,張飛的臉上浮現感謝之色。
他這么著急上馬,自然是要去見關羽與劉備的。
而他上馬后正要前往的正是樊城所在。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這時劉備與關羽并不在樊城外的漢軍大營中。
幸虧趙累及時提醒他這一點,否則他就要白跑一趟了。
張飛在馬上對趙累拱手表示感謝之后,他的雙腿便夾住馬腹,而后驅使著胯下的戰馬朝著趙累所指的方向疾馳而去。
這時張飛的大部分親軍都還未登岸,而等他的親軍都上岸后,那上千親軍才發現他們的主人張飛已然不見蹤影。
上千親軍中的糜忠看到這一幕,氣得忍不住在地上跺腳。
自他跟隨張飛以來,他才發現張飛與糜旸的不同。
糜旸每當外出時,都恨不得多帶一些親衛保護自身的安全。
而張飛每次外出時,是能不多帶親軍就不多帶,就好怕別人影響了他的速度一般。
張飛的這種來去如風的性格,讓一直聽從糜旸吩咐,擔心張飛安全的糜忠很是頭疼。
但既然糜忠答應了糜旸,那么他就一定會盡到自己的職責。
所以糜忠在上千親軍全部上岸后,便帶著這上千親軍朝著張飛離去的方向快速趕去。
當然了,他們可沒有戰馬騎乘,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兩條腿奔跑。
張飛不知道他的上千親軍在糜忠的帶領下,正在他后方的道路上為追趕他而快速奔跑著。
但是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不會在意。
相比于劉備與關羽,張飛的個性最為鮮明。
嫉惡如仇,直爽粗勐便是張飛的性格最顯著的特征。
而他的這種性格,也讓他的作戰風格與劉備與關羽很是不同。
劉備的性格中帶著一股世人少有的韌性,這就導致只要是對戰局有利的任何事,他都可以去做。
例如定軍山之戰時,他以年老之身,千金之軀,卻敢跋涉危險重重的密林。
這種做法,哪怕是曹操在世時亦不敢嘗試。
只是劉備本人的作戰能力是比不上曹操的。
在漢中之戰時劉備之所以能擊敗曹操,是因為他麾下有兩位大才諸葛亮與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