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再怎么為大局考慮,也沒有人愿意被罵。
在這難得安靜的環境中,魏軍諸將議事的進程都不知不覺間加快了不少。
只是輕松的時間總是短暫的。
張飛為了讓人盡快將伶優帶來,他派回去的乃是大軍中的斥候。
斥候的速度極快,他們在回到大營中順利接到幾名伶優之后,便加緊趕回魏軍的大營之外。
而在一來一回的時間,花費的不過是半個時辰而已。
只是可憐的是那幾名伶優,從未騎過馬的他們,在被斥候以極快的速度帶到張飛面前時,他們在下馬之后一個個顯得有些頭暈。
但是他們在聽到張飛給他們的任務后,那幾名伶優的眼中便釋放出光彩。
那幾名伶優在經過片刻的休息恢復清醒之后,便開始在一旁排練起來。
而在排練之后,他們就來到了魏軍的大營面前。
盡管這數名伶優知道前方就是敵軍的大營,但他們的身后有著五千漢軍及名震天下的張飛在。
所以他們的內心雖然有著緊張感,但是懼怕感并沒有多少。
畢竟完成了張飛布置的任務,可能不會死,但如果完不成,那是一定會死的。
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那幾名站在魏軍大營百步開外的伶優,便開始表演起他們的節目起來。
這幾名伶優表演的一場戲名為“白門樓”。
在數名伶優表演的這場戲中,有人扮演呂布,有人扮演陳宮,有人扮演高順,還有人扮演張遼。
而這場戲講的是,在白門樓張遼的故主呂布被曹操生擒后,陳宮、高順皆義不畏死,隨呂布而去。
只有張遼屈膝跪地向曹操請降。
這個劇本是張飛想出來的。
當年白門樓發生的事,張飛不是親身經歷者,但劉備是。
在劉備的敘說下,對當時的情景張飛了解的很是清楚。
其實張飛所編排的劇本,與事實有著一定的偏差,因為當時張遼并不在下邳城中。
但是張飛今日的目的是來激將的,懷抱這種目的張飛又不是在寫史書。
而且在一生忠義的張飛看來,不管張遼在哪里投降的,他最后不都是卑躬屈膝向曹操投降了嗎
這點是事實就足夠了。
或許一開始伶優表演時,因為心中的緊張還導致有些臺詞說的不對,但隨著連續不斷的表演,他們的專業性漸漸體現出來。
相比于后世的演員,這時代許多伶優的演技無疑是碾壓級別的。
原因很簡單,后世瞎演有錢拿,當世瞎演有刀子吃。
在數位伶優惟妙惟肖的表演之下,當日白門樓發生的那一幕,十分逼真的在兩軍面前重演。
而為了大營外發生的一幕,如實被大營中的張遼所知曉,在張飛的命令下,每當伶優說一句臺詞,他身后的五千漢軍就會大喊一聲重復伶優的臺詞。
不久后五千漢軍的響亮高呼聲又在大營外響起,而后快速的傳入魏軍的大營中。
本來因為距離的問題,魏軍大營負責守營的魏軍,雖然可以看到漢軍陣前數位伶優的表演動作,但卻無法聽到他們的臺詞。
所以他們一開始臉上都帶著疑惑之色,不知道漢軍在搞什么把戲。
但是當那陣陣明顯帶著羞辱的臺詞傳到他們耳中時,再加上他們所看到的“年度巨作”,瞬間讓他們的士氣不可抑制的開始下落起來。
剛才漢軍對張遼辱罵時,魏軍士卒還能安慰自己那都是漢軍的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