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顧雍的夸贊有一部分是出于私心的話,那么就連一向對江東士子不感冒的張昭,也對張溫十分看重。
“老夫托意,君宜明之。”
從張昭的這句話,足可以看出張昭對張溫的器重。
當初張溫之所以無法辨倒費祎,并非是他自身的才華比費祎低,張溫當時輸就輸在江東缺少一個糜旸。
張溫的見識孫權是認可的,張溫的進言亦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孫權的惶恐。
只是孫權以己度人,他覺得劉備或許正如張溫所說,不會立馬出兵攻打江東,但是他心中肯定亦會對他之前的行為存在芥蒂。
在這層憂慮之下,孫權對著張溫言道“君有高名顯于當世,還望君為孤出使荊州,為孤在天子面前闡述孤的心志。”
說完這句話后,孫權擔心一向好靜惡動的張溫會推辭,因此他又趕緊對著張溫言道:
“卿是江東之寶,本不宜遠出。孤只是擔心天子不了解孤之前的苦處,故委屈卿出行。
還望卿在天子面前明言
如果山越禍患全部消除,我軍便會對曹丕大舉進攻。
使者的天職在于,接受任命而不是出言推辭,希望卿不要讓孤失望。”
不出孫權所料,張溫本來是想出言推辭的。
但是別看孫權的話語中帶著些請求的意味,現在他都將話講到這地步了,若是自己還出言推辭的話,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所以張溫只是施施然對著孫權一拜后答道
“天子見識深徹,深明大義,必定了解至尊的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
加上天子身邊良臣環繞,臣推測天子一定不會有什么猜疑。還望至尊放心。”
張溫的這番話代表著他應下了這個使命,但是孫權聽著張溫稱贊劉備的話語,心中卻出現了不舒服。
只是現在他還有用得到張溫的地方,所以他便將心中的不舒服暫且壓下。
孫權覺得派張溫這樣的名臣前往,或許還不夠,所以他便當眾下令給他的近臣是儀道
“令各地迅速收集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冒、孔雀、翡翠等貢物,加緊送來永安。”
當孫權的這個命令出來后,不僅是是儀,就連其他的江東大臣都感到十分詫異。
孫權此舉很明顯是要將如此多的奇珍異獸,作為貢品上貢給劉備。
孫權名義上是大漢的外藩,他上貢給劉備乃是合乎禮儀之事,只是禮儀對著上貢的物品有著明確的規定。
而如今孫權上貢的這些奇珍異獸,無疑是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規格。
孫權的這一舉動讓江東眾臣覺得,孫權有些太卑微了。
按后世的話來說,就是有些舔了。
于是在座的諸臣紛紛對孫權進諫道
“江東之前都按照常規在向朝廷納貢,現至尊一下子進獻這么多珍玩寶物,既不合乎禮制,又恐被朝廷以后當為慣例,白白損耗我國國力,至尊還請三思。”
面對群臣的進諫,孫權卻不以為然。
孫權解釋道“我國正在和北方的曹魏相對峙,江南的民眾百姓,都依賴大漢的庇護保全自己。
這些奇珍異寶,對我來說如同石塊瓦片,沒有什么可吝惜的。
況且我國有錯在先,若不超額上貢珍品,天子怎明我忠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