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她們的身份未經證實,她們也只能交由劉備親自考查核驗身份。
所以對于這兩位公主,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送去襄陽。
至于劉備能不能看出這二位公主是真是假這一點,糜旸倒是沒有多大擔心。
先不說劉備是她們的親生父親,就說劉備那雙善于識人的眼睛,世上就很難有人可以一直在他的審視下瞞天過海。
在安排好這件事后,糜旸便一人回到樓船上的閣樓之中。
隨著兩軍交換俘虜事宜的結束,他回歸益北的時間也近在遲尺了。
就在不久前糜旸收到了李嚴的來信。
在來信中李嚴稟告糜旸他大約這幾日就會到達新野,請糜旸做好交接政務的準備。
而一旦等糜旸回到益北,那便是他開展一系列改革的時候了。
漢軍最大的短板不說完全改變,但至少也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不然來日的大舉北伐,漢軍會吃很大的虧的。
就在糜旸想著將二位公主送往襄陽的時候,襄陽城中的劉備卻正在忙著一件大事。
來自江東的使者到了。
本來按照常理,張溫要等著大量的貢品集齊才能出發。
但是一向善于打探消息的孫權,在得知劉備在與曹丕做著交換戰俘的交易后,他那顆疑神疑鬼的心又開始忐忑起來。
他懷疑劉備此舉,有著特殊的含義。
在內心中的忐忑之下,大漢太尉孫權等不及了。
不等所有的奇珍異獸齊備,孫權便當即拜張溫為輔義中郎將,并讓他帶著一部分的奇珍異獸,趕快出發來到襄陽城中拜見劉備。
而劉備在得知這件事后,盡管他對孫權獻上的大量奇珍異獸不感興趣,但是面對孫權的款款忠心,他倒也不好直接回絕。
現在的大漢,還需要孫權安分著。
所以劉備只能選擇在襄陽城中的一處高臺會見張溫。
因為重視與江東的關系,所以劉備在會見張溫等來自江東的使者時,他還特地召來了一眾大臣陪坐。
乃至于孫權在荊州的兒子孫登亦在座。
等雙方的人都入座后,在張溫的安排下,孫權所上貢的一件件奇珍異獸被擺放在高臺之下,以供劉備與一眾漢臣賞觀。
雖然因為時間的倉促,很多貢品都未來得及送到永安。
但是在孫權的嚴令下,此番張溫帶來的貢品也不少。
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冒等應有盡有,琳瑯滿目。
甚至孫權在張溫臨出發前,還特地讓張溫又帶上了珍珠一百筐,黃金兩萬斤作為貢品。
現在那些被世人視為無價之寶的東西,就都盡皆陳列在下方,吸引著許多大漢公卿的目光。
江東富庶,果名不虛傳。
只是身為漢帝的劉備,卻對那些奇珍財物興趣寥寥。
給他那些,還不如上貢點人才。
不過孫權讓張溫以如此厚禮出使的目的,劉備也是知道的。
所以劉備這時心中起了試探之心。
劉備先看向張溫問道“太尉近來身體可好”
別看孫權比劉備年輕了二十多歲,今年已逾四十的孫權,在當世也算得上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