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備的詢問,張溫鄭重一禮后答道“太尉身體一向康泰,陛下無需掛心。”
見張溫如此說,劉備似不經意間看了在座的孫登一眼,然后他又將目光注視在張溫身上,溫和的言道
“朕久居西南,亦聽聞過慧恕的君子之名。”
見劉備突然夸獎起自己來,張溫臉上并未浮現自矜之色,他只是謙虛地拱手道
“些許薄名,望不礙陛下圣聰。”
張溫的回答,讓劉備微微點頭。
但隨后他就突然話風轉變地問張溫道“近來益州有災,有大臣進言此乃當朝三公所托非人之故,慧恕以為此言如何”
劉備問這番話的時候,雖然語氣依然隨和,但他問話中的內容卻讓張溫的心中警鈴大作。
在西漢每當天下有災時,世人都認為是天子失德的緣故,天子往往要為此事負責。
而在東漢時由于三公的權力大大減少,但是地位卻依然超然,所以每當天下有災時,三公就漸漸成為那個要為災異負責的對象。
東漢時有許多三公都是被“因災罷黜”的。
目前大漢中的三公只有孫權與許靖。
有著這份政治傳統在,再加上劉備突然對張溫這么說,很明顯他的潛臺詞就是在告訴張溫,他有意罷免孫權的太尉之職。
而天下人眾所周知的是,孫權名為劉備的臣子,實則與劉備是聯盟的關系。
孫權大漢太尉的官職,正是維護這份聯盟關系的名義。
現在劉備流露出要罷免孫權太尉之職的意思,本質上是在告訴張溫,他有意要對江東用兵了。
可是這怎么能行
在明白劉備話語中的深意后,張溫當即于座上對著劉備一拜道
“此言不妥。”
見張溫如此說,劉備不置可否,他再問道
“從何可見”
張溫答道“因為太尉乃聰明、仁智、忠誠之臣也。”
當張溫的這句回答一出來,莫說劉備的臉上浮現笑意,在附近的諸位大漢公卿臉上亦浮現了玩味的笑意。
只是劉備的試探意圖,可不會就這么輕松被張溫所化解掉。
劉備語帶疑惑地問張溫道“孫仲謀,何能當此譽也”
面對劉備的這層疑問,張溫拱手恭敬答道
“太尉用周瑜于危難,是其聰也;拔魯肅于凡品,是其明也;
平宗室動亂而不害,是其仁也;解甘寧與凌統之仇怨,是其智也;
躬身于陛下天威,是其忠也。據江東而逾制上貢,是其誠也;
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忠誠之臣乎”
劉備聽完張溫的話后先是一愣,然后不禁大笑起來。
張溫雖然在言語中有為孫權美言之意,展現著孫權的不凡,讓劉備不要輕視。
但他在話語中又時刻在展示著現今孫權對大漢的服從,不至于讓別人因為他為孫權美言而心生忌憚,可謂是兩者兼顧。
可是張溫的話或許瞞得住別人,又豈能瞞得住劉備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