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在將手中的文書交給尚書臺中的文吏時,曾特地提醒這封上書要交到丞相的手中。
梁州的奏曹史小吏有這個舉動,并不是畫蛇添足,乃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本來按東漢官制,尚書臺才是為中央朝廷接收來自地方文書的地方。
同樣的,各地上書要交到尚書令劉巴手中。
但劉備在稱帝后,一方面他為展示正統性并未對尚書臺的職權進行削減,可另一方面他又復立了丞相一職。
劉備的這個舉動,是充滿了矛盾的。
因為當年尚書臺能逐漸成為中央的政權中樞,本就是通過一步步蠶食掉丞相的權力做到的。
甚至尚書臺的設立,當年便是為了抑制,削減相權。
現在大漢中樞朝廷既有尚書令,又有丞相,那么文書該送到誰的手中
之前巴郡太守廖立就因為搞不清這個問題,他的文吏將文書送到尚書令劉巴的手中。
于是不久之后他就被征召回朝擔任長水校尉這個虛職
自那之后,來自于地方的文書一旦送到成都,各地的奏曹史小吏都會特地叮囑尚書臺的小吏不要搞錯了。
當這個政治慘桉發生之后,大漢中的地方長官,貌似全都明白了劉備的用意。
劉備之所以讓尚書令與丞相并列于朝,根本就不是為了互相制衡。
他等的便是像廖立這樣的人犯這種錯誤。
然后他就可以借著懲罰那人的釋放出的政治信號,以下及上,不動聲色之間自發的將尚書令劉巴的權力全都轉到丞相諸葛亮手中。
這樣既可以避免有人非議他擅改祖制,又可以在事實上將所有的行政權力交到諸葛亮手中。
可謂是兩全其美。
但朝野之中有些大臣知道,劉備想給諸葛亮的并不僅僅是這些。
劉備之所以會這么做,是在為給諸葛亮一項令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權力做鋪墊。
當梁州的小吏將手書交給尚書臺中的小吏后,因為知道這封文書來自于梁州。
所以尚書臺中的小吏并不敢懈怠,他立馬雙手捧著手中的文書快速前往諸葛亮的所在。
尚書臺作為中央朝廷的權力中樞,占地當然是很廣的。
而當丞相諸葛亮以錄尚書事的名義進入尚書臺后,很快他所在的地方便成為了尚書臺中的中心。
當小吏手捧梁州文書越過重重回廊,來到一處廳堂外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值守在外的馬謖。
作為深受諸葛亮器重的荊州系中的后起之秀,馬謖在不久前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成為尚書臺中的一位尚書。
馬謖也知道他能有今日,全靠諸葛亮的提拔。
因此他在成為尚書之后,便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旁,協助他處理政務。
小吏在看到馬謖之后,馬上來到馬謖的身前,可還未等小吏開口,馬謖看到小吏手中捧著的文書,他的眉頭便一皺。
“你先站在一旁吧。”
說完后馬謖用手指了指一旁。
這時那位小吏才發現在一旁,早已經有著數十位手中捧著來自不同地方文書的小吏在排隊等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