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將自己心中的顧慮都說出來后,劉備臉上卻并沒有浮現擔憂之色。
他用溫和眼神看向諸葛亮,話語中有著欣慰地說道“當年遇到卿,是備這一輩子最幸運的事。”
古人自稱名是一種謙稱。
若是旁人在諸葛亮面前如此自稱,那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只是目前站在諸葛亮面前的是大漢天子。
身為君主的劉備卻在臣下面前自稱名,那說明現在他說的那句話乃是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劉備一直將諸葛亮當做他成就大業最重要的臂膀,而不是生死任他掌握的臣下。
諸葛亮在聽到劉備的這聲自稱后,眼神微微一凝。
忠貞一向盡守臣節的他,現在本應該出身提醒劉備禮不可廢。
可是當他看到劉備眼中那真摯的眼神后,那句話諸葛亮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十數年的風雨同舟,十數年的親密無間,早已讓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超越了一般君臣的界限。
在說完這句話后,劉備將手中的文書交予一旁的小黃門,而后繼續對著諸葛亮言道
“當年我拜師于盧公門下,盧公曾教導過我何為六正臣。”
“夫人臣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國超然立乎不敗之處,如此者,圣臣也。”
“當時我尚年少,一直以為盧公所說的這種圣臣只存在于史書典籍之中。
可是當我遇見卿之后,我便知道當世圣臣是為何人。”
“不管是今日你對梁州局勢的擔憂,還是之前你對天下形勢的判斷,都足以證明卿便是我的圣臣。
我因為有你為臣,而感到歡喜。
但是孔明,你有一點不足卻一直讓我心懷憂慮。”
聽到劉備話鋒一轉,說到自己有一點不足讓他感到憂慮,諸葛亮立馬臉色一正,躬身朝著劉備一拜道
“還望陛下指正。”
世人皆知劉備能有今日,諸葛亮在其中居功至偉。
只是世人不知道的是,在以往的時候中劉備也經常對諸葛亮進行教導。
正如諸葛亮當年所稱呼劉備的主公一詞一般,劉備在諸葛亮心中是主,亦是經常教導他的明公。
見諸葛亮如當年一般對著自己彎腰虛心請教,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用你為相,包括我有意的架空尚書令,令你在政事上無有掣肘,是因為我看重你足以媲美管仲的才干。
我知道有你在,你會為我將大漢的政事處理的十分妥當。
只是孔明你雖見識超遠,忠心任事,但你對卻并未學到我的這點長處。
論治理國家,我遠遠不如你。論行軍打仗,云長、益德、子成等亦皆在我之上。
然而軍政皆不算當世翹楚的我,卻能重開大漢基業,是因為我一向知人善任。
正如你所說,子成收取吳懿兵權可能會引起諸多益州士族不滿。
然而益州士族一向與子成不合,難道子成不收取吳懿兵權,那些渾渾噩噩之人就不會對子成執掌梁州,乾坤獨斷有所不滿嗎”
“再者言,就算那些益州士族意欲擾亂梁州局勢。
但既然我已經讓子成擔任梁州牧,那么他就必須要有手段去彌平這些暗流。
這也是他應該要去解決的事。
若是他無能,事事需要我、或者卿在背后為他消除隱患的話,那對他,對梁州來說又是一件好事嗎